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09|回复: 4

文革锁忆(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7 1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锁忆(之一)
     文革时,学生都很年幼。现在回想起一些事情,觉得很可笑!
     文革开始时,我16岁。在学校,我曾是学校师生业余文工团的乐队队员,司扬琴之职。有一次,我们在县剧院演出歌剧《三月三》。正在全场鸦雀无声时,我弯腰捡东西。不料揣在上衣兜里的吃饭的勺子掉在了地上,勺子发出的“铛铛”声顿时使全场观众侧目而视。影响了演出效果,乐队指挥刘山镇老师大怒,立马用指挥棒一棒就打在了我头上,顿时疼得我直咬牙。
      文革不久,风向指向校领导和老师。我为报那“一棒之仇”,一天晚上,我给刘山镇老师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了他房门上,并将没用完的浆糊倒在了他门口。早上,刘山镇老师见到这一切,很小心地找到了我,并承认作为地主家庭,应该好好改造思想。他这样一做,我无言以对,只好作罢,把大字报撕了。
      后来,我长大了,每每想起这事,就很后悔。又一次,我们单位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我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专门找他赔礼,并请他为我们单位办的展览题字。刘老师对我非常宽容,并欣然满足我向他求字的愿望,当场铺纸挥毫,写下了一幅《咏煤炭》!
      三年后,他调到了常德教师进修学院。后来,我利用出差的机会专门去看过他,他很感动,并调侃说:“王渊渊,你那天给我房门前泼浆糊,把我摔伤了,你可要背我哟!”然后仰天大笑。
      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取名《映山红》。那年,他回老家去时我送他,他还专门给我签名赠送了一本。
      他的家是壶瓶山的,他回家路过石门,只要我听说,我便接他,送他,他很感动。久而久之,那“一棒之仇”和浆糊事件在我们师生之间早已随着时光失去,并永远烟消云散。   
      其实,人就是这样:相互宽容,就会双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7 16: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宽容,就会双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7 2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还挺有意思的。人就是这样:相互宽容,就会双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6 1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6 17: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宽容,就会双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1:34 , Processed in 0.0324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