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阳光心态 放飞梦想 ------------ 李俊德 从忙碌地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怀着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带着满满的期待,欣喜地跨入了老年大学的门槛。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九年就过去了。这九年使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健康。 首先,这里圆了我的大学梦。我出身在教育世家,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六五年初中毕业时,因父亲“四不清问题”被刷了下来,失去了读高中机会。由于历史的原因儿时的大学梦、工作梦、参军梦均被击得粉碎。运动结束后,父亲恢复了联校长职务我被安排到乡村小学代课。我虚心向老师们学习,钻研教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教学相长使自己得到了厉炼。六八年五月,我响应党的号召下放农村,一干就是十年。七九年三月知青返城被安排在药村公司工作了三十多年。还是经常在梦里上了大学。如今年老了赶上了好时光真上大学了。当我挂上刻有“鼎城区老年大学”字样的校徽时,我轻轻地抚摸着它,内心涌起了十分复杂的情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爱抚地照在这里的时候。这座坐北朝南镶嵌在公园东南角的四合院三层教学大楼,显得格外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校园内外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漫步其中,清香扑鼻微风和畅。耳畔时时传来悦耳的歌声,激昂的锣鼓欢乐声,声声入耳。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教学方针。校园宽敞明亮,教育设施配套成型,教职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老师均具有省级各专业协会会员证。现有30个专业,教学班也由原来几个增加到37个。学员由 100 人(次),增添到1500 人(次)。2009年经省级有关部门检查、评审,区老年大学被评为“湖南省老年大学示范学校”、2010年又被评为“湖南省先进老年大学”。现在正向“国家级老年大学示范学校”奋进。我们见证着这所大学的成长、壮大和兴盛。为能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学习、养老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我先后学习了诗词、书法、太极拳和二胡。当时心情又激动,又忐忑不安。如学古诗词课,是由康国初老师主讲的。老师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群老同学。对于枯燥的平仄、音韵、起承转合、拗救、孤平、三平脚、三仄脚等等重点难点都在老师指导下一一化解。并且指出写诗一定要讲究“雅”;填词必须讲究“丽”;度典一定得重视“俗”。从听得云里雾里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越学越有味。并且还常有诗词、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 在老年大学里,有幸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学习研究书法,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特别是在书法家王政、汪成明、陈文华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参加了区、市老年书法家协会,并领到了会员证。通过学习欧阳询、二王书帖大家受益匪浅。根据学员要求,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摹、赏析、讲评上下功夫,上下互动,生动活泼,使大家提高很快。书法作品多次在《老年校园》、《鼎城老年大学》、《武陵秋韵》、《武陵红叶》、《校园风采》等报刊上发表。据不完全统计全校有280多位学友近1000首(幅)诗词书画影等作品在国家省市、区的专业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如杨桂元、彭淑娥的书画作品被选送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展出,走出了国门,获得了赞誉。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年朋友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年大学学生干部联系会的骨干。我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因此,几年来自己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坚持与老师一道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根据新老生知识参搓不齐的情况,积极主动地辅导新学员,从座姿、握笔的方法、基本笔划和偏旁部首入手。从点、横、撇、捺、开始指导写好楷书,打好基础。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坚持不懈,不断提高临摹水平。如管宏枚、刘梅玉等同学进步很快,作品期期都上了校报和“善卷书香”等杂志年刊。 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为了传承好国粹。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协助康国初老师办好校报和校刊。加班加点收稿、改稿、校稿。为宣传正能量,增强老年大学的知名度贡献了一份力量。近两年来自己主动承担起诗词班收稿、改稿的重任。平时把学员、老师们发表在微信群里的诗、词、曲、赋收藏建档。按需要分类修改、整理推荐给区、市各个协会。对同学们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予以修改。因此总是一上电脑就忙到深夜。遭到了家属和子女们的埋怨。两年来推荐上〈常德诗词〉65人(次)、、〈湖南诗词〉14人(次)、全国名刊〈诗词之友〉三十人(次)、今年推荐《常德日报》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诗词作品展示发表 (鼎城21名)诗词班9人。 为了贯彻老年大学“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使更多的老年朋友们能聚在老年大学课堂。我决心和同伴们一道,在老有所乐的同时搞好新学期学生干部联系会的工作。使老年朋友们能拓展胸襟、激发活力。成为一个健康老人、快乐老人、尊严老人、时尚老人、服务社会老人。最后以一首《晚晴乐》结束我的发言: 《晚晴乐》 古稀不计染霜鬓,老大黉堂乐晚晴。 九载寻芳勤砥砺,一轮丽日贯征程。 欣迎艺宛三江友,喜伴书斋四海兄。 极目青山松竹节,春晖常驻百花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