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年 话 猪
汉寿县老干局网宣协会 陈焕宁
时间弹指过,瑞雪迎新年。2019年是中国农历猪年,关于猪的历史,考古界有资料显示;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出土了猪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殷商时期养猪的记载:“陈豕于室,合家而祀”。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以十二种动物为生肖代表年号,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举。而在十二生肖中,猪为六畜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选用猪成为生肖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猪和十二地支中的亥相配,称为亥猪,虽排在十二位,但在古代人心目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生肖十二个,人人有一个”,生肖猪被人们赋予聪明才智和寄予良好的祝愿,让猪成为人们喜爱的灵性吉祥之物。 在古人心目中,野猪和龙、虎一样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人们对它充满恐惧、喜爱和憧憬。 与猪有关的古玩收藏 猪纹黑陶钵 猪纹黑陶钵出自新石器时代,系河姆渡文化。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画面上猪四足蹒跚而行,似在寻找食物。将猪纹刻于日常使用的食器上,说明在新石器时代,饲养家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猪形铜尊 商周时期猪往往用于祭祀,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猪形铜尊,1981年,出土于湘潭船形山,铜猪双耳直立招风,两眼圆睁,神态栩栩如生。商代猪尊全球仅此一件。 玉猪 1978年,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在墓主曾侯乙的墓葬中,发现了不少“葬玉”。其中有几件是猪玉。 圆明园有猪首铜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相当深厚的猪文化元素,与印度的牛文化元素、蒙古的马文化元素、欧美诸国的狗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畜共荣和谐社会关系。 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 在游牧民族的畜牧经济中,猪是难养的动物。从这一点讲,很多讲肉食的字,从“牛”或从“羊”而极少从“豕”是非常好理解的。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居住地的稳定,很多和猪有关的字产生出来,比如“家”,是房子底下有猪。豕,意思就是猪。 猪是农耕文化中的主要家畜,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联。汉字“家”宝盖头下的“豕”,就代表猪的形象。在农耕社会,猪和马、牛、羊、鸡、犬共为“六畜”,如果家里没有养猪,就不成为“家”。同时猪也是财富的标志,旧时结婚、娶媳妇,家中养猪的多少是衡量家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猪的性情很是温顺可爱。它有圆滚滚的外表,和气量宽广的胸怀。猪憨厚老实,心胸宽广,代表心中坦然无憾,身体健康。猪的生性温和,不善嫉妒,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因此象征和气、勇敢、忠诚、谨慎、诚实、吉祥之家,福禄寿喜都会登门拜访。 因猪的个性坦白,直率不善隐瞒,心里有话喜欢直接讲出来,故利用猪的个性来造“橥”字如三民主义公“橥”于世,揭“橥”于世等,公布之意,即利用猪之坦诚直率个性来造这个“橥”字其道理在此。 猪自古以来也就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以制革,毛鬃可做刷子。古时候还会用猪代表财富和生育。游农经济时代,猪的饲养成本比定居农业时代饲养成本高,价值也更大。商朝时期的猪被认为是贵重、吉祥的礼物。 朱笔提名。相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笔”,既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 在古诗词中也有不少与猪有关的作品。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其弟杀猪宰羊为姐庆功的情景。唐代诗人王绩放荡不羁,不喜从政,辞官隐居,笔下的猪自由自在:“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诗句反映出猪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宋代诗人苏轼诗句“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表现送别友人的情景。 在民俗习俗中,猪是纳福消灾的象征。范成大《祭灶词》“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饼团”,描写了当时人们用烧猪头等祭拜灶神的情景。猪与诸同音,不少地方逢年过节都有杀猪的习俗,寓意财富满贯、诸事圆满、事事大吉。民间还将猪作为神圣之物,认为可以镇妖息怪、招福致祥。故祭祖及神庙修桥等大典都应供奉“三牲”,猪必不可少也。 纵观中国画坛,画动物的画家成功者大有人在,大画家徐悲鸿不仅画马有名,画猪也很在行。《双猪图》是他1944年所画,画面上有他亲笔题的诗: 白云覆青山,静观意自闲。 有人好肉食,喂猪于期间。 此画1998年在香港拍卖为37万元。 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他的另一幅作品《桑梓野猪图》又成功拍出104.5万元的天价。 在我国生肖文化中,猪(亥)表示收藏万物,意味着拥有财富富,寄托了人世间许多美好的期盼。 猪年话猪。特此祈福大家:新年吉祥,诸事胜意!(写于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