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19-5-19 11:58 编辑
——临澧老干网宣前往石门学习王新法英雄事迹小记 图文/浮山松 离开“山河圆”,我们来到村部观看王新法英雄事迹介绍的视频。在《点亮一盏灯》的视频中我们看到:王新法自2013年7月,千里迢迢从河北来到薛家村驻点扶贫,在扶贫中,他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整天在筑路修桥中舍生忘死,拚命放炮炸岩。村里害怕他闹出人命无法处理。王新法就和军人团队与村里签下生死契约,坚决表示,若在施工中发生任何意外都与村里无关。他第一个签下自己的姓名,自此不顾日夜地工作在开路修桥工地上,整天汗流夹背,不辞劳苦,导致遍身伤痕累累,用实际行动深深打动乡亲们。2014年4月,薛家村委换届,王新法被村民推选为“名誉村长”。在以后的日日夜夜里,王新法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更是不遗余力,一条又一条道路在他的拚命下修通,一座又一座桥梁在他的奋斗下建成。 在《儿行千里》视频里,我们从王新法的女儿王婷和妻子孙景华的介绍中了解到:王新法老兵不死 精神长存。王新法为了实现自己扶贫梦想,特别制定了四个阶段12年的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他日夜坚守在薛家村,连续三年都没有回家过春节。2017年春节前,王新法的女儿要他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春节。他起初也准备回家过春节,但后来想到,过年期间,外去打工的年轻人都要回村,他要找些年轻人交谈,与他们商讨村里发展的规划。就说推迟到正月十五的时侯再回去。可是等到正月十五前后,他还是没有回去。女儿又打来电话催他回家去看看母亲。他又说,村里还有事要忙,等忙完了再回去。可就是这一等,他倒在了他修建的第七座桥工地上,与家人成了永别。 看完王新法英雄事迹介绍的视频,谢参谋又带领我们参观王新法生前实物展览。在王新法生前工作和生活的房间,看到了英雄生前为扶贫工作沤心沥血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一件件遗物和现场的历史场景,让一个无私奉献的英雄光辉形象,在我们每个参观者的心中逐渐展现,一块扶贫帮困的高大丰碑,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无声无息地树立。 参观完王新法生前实物展览,我们又来到《王新法同志先进事迹展馆》参观学习。现今的薛家村由原安家村和原薛家村合并而成,《展馆》建在原安家村区域,距村部近3公里。原薛家村在王新法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早已脱贫,但新合并过来的安家村,仍处于贫困之中,自然环境非常之差。王新法为了让原安家村区域的村民尽快脱贫,他将自己的住处搬到了原安家村区域,为此他日夜废寝忘食的在这一区域奔忙,最终因劳累过度,倒在了他新修建的第七座桥工地上。为了纪念王新法同志,在原安家村区域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展馆》就建在了原安家村区域内。 《展馆》内用大量珍贵的图片和丰富的文字说明,全面充分展示出王新法同志的英雄事迹。从展馆展示中,我们看到了一名英雄的完整形象:在短短的4年里,王新法帮助薛家村乡亲们“拔穷根”,个人捐资100余万元,并组织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多方筹措款物,带领村民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炸山石修建山道5公里,把村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建成“山河圆”安葬68名烈士遗骨,带领乡亲们开发生态茶园,使全村的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将薛家村建成了“全国文明村”。 王新法同志因此先后荣获2015年度“中国助人为乐好人”,“常德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2016年度“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常德十大人物”,“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被选为常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度“湖南省扶贫楷模”,“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 从整个参观学习中,我们看到一个老的王新法不幸倒下了,然而无数个新的王新法却坚定地站起来了。王新法的女儿和他的妻子,以王新法的军人团队,他们没有因为王新法的去世,而中断对薛家村的帮扶,而是继承遗志,接力传承,共同携手,不断加大帮扶力度,让薛家村的桥更多了,路更通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茶更香了,景更美了,民更富了。 回到临澧,回想一路追寻英雄足迹的整个参观过程,英雄不老,精神永存,令人敬仰,令人奋进,感触甚深 ,写下此记以作纪念,并创作诗词《参观王新法事迹有感》一首以缅怀英雄: 穷村辟壤苦无涯,追梦寻踪共建家。 筑路修桥挥血汗,开田垦地戴伤疤。 四年帮困千斤挑,百万投资一手拿。 壮志未酬身早猝,山河圆顶耀虹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