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46|回复: 29

我对隋炀帝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7 1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傅启芳 于 2019-5-29 13:00 编辑


我对隋炀帝的看法

    前言:2007年10月19日应《第二届中国隋炀帝学术研讨会》之邀,把读《书·炀帝本纪》笔记念了一回,总算斗胆与某些大学者同台比肩了一次。今发到网上,请网友批评指导。

    据《中国皇帝全传》一书统计,自秦始皇至“洪宪”帝止,在“龙椅”上过了一把皇帝瘾者有402位。史官们大多按儒家治国理念和道德标准进行评价,有捧为圣主明君者,有贬为昏君或暴君者,并为他们分别立有“本纪”,而后世多奉这些厚本本“正史”为圭臬。尤其是现代不少史学大家更以“通史”、“传记”、“细说”等体裁,不怕“洛阳纸贵”的纷纷著书评说。虽然有些“时髦观点”,但万变不离其宗,终未脱离“正史”的窠臼,长进不大。例如对隋炀帝的评价就是如此。值得注目的是,聚集在常德“隋炀帝研究所”旗下的一大批中外学者,对隋炀帝重新进行了评价,试图把他从历史的“哈哈镜”中拽出来,恢复其被扭曲了的本来面目。因而,以新的实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提出了“明君”、“雄主”说,不少文章写得别开生面,有新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虽说这也是史学领域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但却遇到了某些传统史学者的反对和抵制,在一旁打哈哈地说“要为一个暴君加昏君翻案,荒唐!”因此,“暴君昏君”说与“明君雄主”说发生了激烈对撞,火花四溅,令我等旁观者头昏眼花,只得擦眼定神,在看热闹也对炀帝说几句旁观之话。
    话儿还得从英国人崔瑞德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以下简称《剑桥史》,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版)一书中的评价说起:“儒家修史者对隋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的歪曲了……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一个外国人看隋炀帝比中国有的人要客观,大概是应了中国一句俗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之故。因为他是位旁观者,没有输赢利害包袱,所以,看事言物,自可公正一些。笔者是赞成这种治学态度的。
    我认为,在四百多位皇帝中,隋炀帝的位置应属不多的有为君王序列。
    其一、隋炀帝最可贵的作为是“大一统”治国理念坚定不移。他自少年始接受的就是儒家“大一统”治国理念教育,在思想观念上植根很深。这正是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共同意志。在这点上他与我国民族愿望和利益是一致的。他为了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的国家形态,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用最残酷手段清除明显的或潜在的反统一对手。尽管因此张弛失度而导致失败,但他仍在认为是为了国家的统一。这既是他的悲剧之处,又是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前提,离此而评价,必陷误区,光纠缠他个人的道德是非论成败,不说起点太低,也是钻进牛角尖里评不出什么的。
    其二、在行动上实践了“大一统”理念。弱冠之年,就统雄兵50万消灭南陈割据,又挥师北定疆域,佐其父实现了国家统一,其谋其势不亚于“秦扫六合”,在这点上,似乎可与始皇并列,也并不比李世民逊色。何以在统一问题上前后者皆是对的,唯独杨广是错的?可见史官们那只笔哪有什么定准,假帝没失败,是他的子孙延承大业,史官们哪个敢把他放在“哈哈镜”里扭曲而不书之为“吾皇圣明”的一代圣主明君哩?他的统一行为,最受非议的是三征高丽。隋炀帝本是继承隋文帝打高丽失败未竟的事业,是维护统一之举,本也是如其父和唐太宗一样的“圣王”行为。可是,史官们却专对隋炀帝一个人只看结果,无视动机,本末倒置的论事。姑且不用《剑桥史》对此事的公正评论,即以《隋书》、《资治通鉴》所记看,是藩国高丽不安分而越过鸭绿江,占我辽东,“窃我城镇”,杀害边人和使者,试图分裂割据统一的大隋帝国。须知,在中国,谁触动了“大一统”这根敏感的底线,莫说满脑子“大一统”的隋炀帝不卖帐,就是广大的老百姓也是不答应的。过去不答应,现在不答应,将来也不会答应的。因为求合思安,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共性。因此,隋炀帝三征高丽是在为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因而是正义的,也是应当肯定的。《剑桥史》都帮隋炀帝讲公道话,中国人更没有理由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如果说征高丽劳民过重而导致失败,乃至王朝大厦倾覆,那也是策略性而非战略性的失误,作为一个历史教训吸取是完全必要的,但不应责难其动机的正义性。即便是当年为隋炀帝做“哈哈镜”者处在他的位置上未必就一定比他做得更好?如果碰上的是个“刘禅”式的窝囊废,可能后果更糟。可以说,李世民数征高丽,是继承了隋炀帝的未竟之业,只不过没有犯“倾全之兵”的错误。因此,对这两件事的评价应该持平,才算厚道。
    其三、开运河是实现“大一统”的壮举。自隋以降的历朝历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对外交往的开拓,无不得益于这条南北大运河,就是某些具有良知的“正史”学者也不否认。尽管当时我们的先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应忘记他们的历史贡献。但是,这条运河“兴万世之利”泽惠后人的作用却是应充分肯定的。在外国人眼里都叹服“OK,真了不起!”我们中国人更没理由妄自菲薄,拿起笔杆“随心所欲”地戳他的脊梁。至如说隋炀帝修运河是为了游乐,去扬州赏花……等等,且不说不完全是实事,即便有其事,与“兴万世之利”比较,孰轻孰重,智者自明。何况那年月还是“朕即天下”的时代,讲排场、摆阔气、抖皇威,劳民伤财,又不是隋炀帝的独创。隋炀帝亡隋朝固可惋惜,他的负面行为也该打板子,但重点应打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才是正招。
    其四、在内政上也多有创新。如改革強化郡县行政建制、兴科举制、修订法律、兴建学校等等,无不是意在巩固统一的大隋王朝的有为之举。尽管这些举措未得尽善尽现,但他至少坐在龙椅上在想国事,没有偷懒,起码比明朝有的皇帝几十年不临朝理事而误国要好。“正史”说他生性“好动”,多写他“荒淫”的方面(已被不少学者考证多不属实),但也难掩其在内政上创新“好动”的实,不然,在位短短十几年怎能搞出那么多促进历史前进的惊天动地。这不像是一位把时间日夜花在泡妞上的皇帝所能做得出的。
    走笔至此,又不得不为隋炀帝一叹,咋的就不能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臭毛病自控一下,搞点张弛有度,也讲点科学发展观,那样,也就不至于落得个脏水满身的悲剧下场。所以,当皇帝不作为不行,有作为而无度也不行,凡此二者,皆误矣。
    最后,还是用英国史学家崔瑞德的总评论,作为我这个旁观者的结束语:“在经历了最漫长的大分裂时期后隋终于重新统一了中国,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9-5-27 14:18 编辑

欣赏点赞好作品,没有主见,以老师说的为准。
老革命水平高,信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9-5-27 14:16 编辑

觉得当前要比历史重要,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比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暴君的评价重要。如:当前有哪些拜金主义,怎么解决?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暴君,老百姓不关心。现在有许多东西值得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傅老的论文,很同意您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4: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点赞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7 15: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8 23:43 , Processed in 0.0358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