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中,凭吊红岩英烈
(一)歌乐山上 苍天垂泪 5月24日上午,歌乐山上,苍天垂泪。潇潇雨中,雨涤山青。本就巍峨的青山,此时尤显青翠满目。 70年前,就是在这歌乐山下,数百位革命志士,不幸倒在了罪恶的反动派枪下。 要知道,这些革命志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革命大义、新中国的解放,不惜出生入死,受尽酷刑折磨、牺牲生命,而义无反顾。这义薄云天之为,感天动地! 为凭吊这些《红岩》小说中歌颂的的英烈们,我们大数据旅游团一行36人,在导游小阳的带领下,冒着倾盆大雨,来到了歌乐山下。 悲悯的老天,好像事先知晓我们要来白公馆、渣滓洞敬仰这两处红岩英烈似的,待大家刚从磁溪镇乘旅游大巴赶来,便突然天降大雨、噼噼啪啪起来。一时间,这里,青山垂泪、大地呜咽,整个歌乐山被笼罩在了一片悲泣的氛围中。 人们怎会忘记,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红岩英烈?当年,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时,歌乐山前的白公馆、渣滓洞这里,成了关押、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就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尤其是,1949年初冬,当解放军解放重庆的隆隆炮声临近时,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之至,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志士,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血案。 虽然,这段腥风血雨已飘散在历史的天空,可善良的人们却永远刻骨铭心,至今依然怀念着这些为人民翻身求解放而受难的烈士! (二)狱中再现,红岩英烈 载着游客的大巴,在歌乐山下停车场停住后,我们便下车,打了雨伞,迎着雨幕,疾步向前,首先来到了白公馆。 我们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到了香山别墅,进入了这曾是人间地狱的白公馆。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前两次分别是1995年、1996年的11月中旬。当时来此,先是参加在重庆旅游学校、龙门浩职校和重庆女子学校承担的全国职校现场会;后又来此,参加在这里召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年会。每次开会后,大会都组织我们来此拜祭先烈。
进入白公馆后,我依然如二十多年前一样,在馆内到处走走、看看、停停,只想感念先烈们的足迹,并随手用手机,面对墙上的展板、有关的实物,拍下了过去发生在这里的不朽生命的赞歌。
这里的红岩英烈,如许云峰,即烈士原型许晓轩等,都是具有史诗般时代特点的英雄称号。他们以宝贵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已经永远地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永垂不朽!
在白公馆里,我们还看到了设在一角的行刑拷打室,以及里面用于拷打人的老虎凳、电椅和烙人身体的火钳等刑具。然而,却没看到杨虎城将军一家被害时的那几处场地,也没再见到独自关押许晓轩的那个地下洞子。记得前两次来此时,解说员还特意带着我们,一一指看了杨家烈士被残害的两处场地。虽然,我知道以前能看到的这些,并且当即带给了自己深深的震撼。然而现在呢,却没有实地看到了,这不仅仅是给后来人留下了遗憾,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一次最受教育感染的极好机会!虽然,我看到,室内第一层拐弯处,标有“此处在维修,暂不开放”的字牌,可为何就不写上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呢:“此维修之处,是个地牢,曾关押过许晓轩烈士!”看来,这馆里负责人不知是考虑不周,还是在转向经营呢?总之,在白公馆最敞亮的房子里,正经营着卖纪念品的地方!我不知,若红岩英烈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看了白公馆后,我们又稍事乘车,依然冒着大雨,来到了附近的渣滓洞。
这里,又是一处人间地狱,而且是一处骇人听闻的大地狱!
这里,是红岩英烈中,受酷刑、受折磨、受难人数最多的地方!
虽然,这里仅有两处牢房,其中一处平房,一处两层楼房,却长年关押着三百多位革命者,即反动派称的政治犯。
眼前看到的这一栋上下层的牢房,分为若干间。每间牢房,既低矮,又狭窄,下雨天还一口霉气,却满满地关押了12个人。可见,其饮食起居,何等地让人难受至极!
在这里,被关押、牺牲的革命志士中,像江姐(即江竹筠)、陈然和蒋一苇等众多共产党员、革命友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而矢志不渝,其钢铁意志、伟岸形象,是着实感人、可歌可泣的。同时,也深刻展示了这些革命者,感人至深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从《红岩》小说书中、《在烈火中永生》电影中,对此所歌颂的非凡人物、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展现的是非常多、而且也是十分了不起的。对此,无需笔者再在此赘述多说了。
在这里,我只用抓拍的几张手机照片,逐一刊载如下,以示再现当年狱中,红岩英烈们英勇顽强斗争的一二片断。
不幸的是,1949年重庆临近解放的前几天,走投无路而慌不择路逃跑的刽子手们,最后疯狂地集体屠杀了关押在此的革命者,并火烧了渣滓洞。
不幸当中的万幸是,难友们最后英勇暴动越狱的关键时刻,在狱中争取过来的狱警人员的配合下,有35人在大屠杀中有幸脱险。在这批人员中,就有后来成为作家的罗广斌他们。1961年,罗广斌、杨益言根据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经历创作的革命长篇小说《红岩》出版发行,旋即家喻户晓。小说中以许晓轩为主要原型的许云峰、齐晓轩、江姐等英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牢记烈士的嘱托,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三)红岩精神,永励后人
青山依旧在,遍地英烈情。
冒雨看了歌乐山前的这两处人间地狱,感受了先烈们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后,让人心情十分沉重的同时,更感红岩英烈精神,仍在激励着人们奔向辉煌的前方。
祖国实堪爱,英烈照后人。我虽不知,现在的青年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求解放、以及如何对待英烈的,可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来说,我们,是特别珍视眼前这革命先辈们的斗争历史,以及红岩英烈们的榜样激励作用的。回首这一辈子,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国度里的我们,几乎是从读《红岩》小说、看《烈火中永生》电影为代表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对解放后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青山保林”分别指《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中浸润出来的一代,一般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一次庄严宣誓、一生忠诚不变,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一直忠贞为国、奋斗不止的。
作为享受革命先辈及英烈之福的后来人,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
因为,就如红岩英烈们为国为民而不惜悲壮牺牲一样,中华民族是一个盛产崇高精神的民族。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远古传说,到大禹治水、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飞抗金、康梁变法,再到在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歌乐山红岩精神,直到今天的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便是爱国主义。生活在这样不断光大民族精神的国度里,繁衍不息的中华民族,怎会不继续繁荣昌盛、繁荣富强、繁花似锦,何惧强敌欺压霸凌呢?!
#一城一夏#重庆,雨中凭吊红岩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