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pic.home.news.cn/xhBlog/xhpic001/M09/28/FD/wKhTglNGfmEEAAAAAAAAAAAAAAA097.jpg)
我这一生除工作外,其它时间几乎都花在读书写作上了。在职时是因工作需要而读书学习,退休后则是为了老有所乐而学,使晚年生活过得充实以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而多活几天。因此,活到老,学到老,乐学伴终身,便成了我的座右铭,以此自律,走完人生之路。 今年,我己捞得了个78岁年华,耳聪目明,脑未痴呆,可能是与勤于读书写作而延缓脑思维衰老有关。去年春节期间,在几个读大学的孙子帮助下,初步学会了打电脑,在网络世界里玩了起来,使我又找到了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新平台。上网三百多天,览新闻、学知识、赏京剧、发文章,悠哉乐哉,别有其趣。初步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网路传播了新知识。网络世界宛如是个知识海洋,无其不有,取之不竭,只要用心去求取,必能得到想知而又不知的知识。比如网络上流行的表现时代新意的语言“正能量”、“接地气”等,作为汉语词汇这在旧辞书里似乎是不曾有的,而它的含义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要发挥老干部在网络宣传上的正能量作用”,要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就叫做“接地气”,用新的语言表达了我党一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给人一种新的启廸。所以,我在网上发文章也赶时髦的不时一用,虽然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但语言还是“新潮”的。 二、网络为写作提供了便捷条件。过去写一篇文章,趴在桌上爬格子,备用书籍资料码了一大堆,费劲费时费钱,文稿写好后要请打字社打,修改也得由他们在电脑上改,付了打印费都是小,总还不如意,个中茲味非步此道者莫能体会。正如我孙子所言:爷爷,你又不蠢,把个电脑学会了,何必吃这个苦!孺子之言倒也打动了我,决心接受新事物学电脑。在几个小子手把手的帮助下,学了一星期,便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技术,用手写板在写脑上写作,想怎么写怎么改随心而为,引经据典一般也不从书籍资料中一字字抄,从网上点击对照典籍核实后下载即可,而且又能较快的向网上和报刊上发稿,既省时省力,又对作品的成稿好似有产品出炉的“成就”感而心情愉悦。自上网以来,先后在常德政府网站《原创文学》、《常德太阳山》网站、《市老宣网》、《我的博客》上发表宣传常德古今人文亮点及当代新风气新变化的史考、时评、文艺、诗词等作品三百余篇,虽不敢说作用有多大,但自信这些作品还是属于正能量的。 三、网络方便了人们生活。网上购物,日益成为方便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方靣。我物欲观念不浓,少有花钱去网上购买日用品,但在网上淘书我则不吝惜,好比宋丹丹演小品说:女人穿名牌就是要下得很手。我多年想谋的几部典籍久不能得,给我研究常德地方史志造成困难。上网后,终于在网上书店发现了,尽管花费较多,但版本上乘,皆一一买来,解了我长期读书研究中未解的不少难题。例如常德古城何人始建于何年?众说纷纭。我已购得的古籍《元和郡县志》、《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方舆胜览》、《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汉唐地理书钞》的记述为依据,参照二十四史中地理志的相关记载,厘清了这一史实,证明此城是秦蜀守张若始建于公元前277年,并撰写了《概说常德城—纪念常徳城建城2290周年》一文,于去年六月分别在常德上述网站及各报发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作者为协会理事,78岁,常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