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儒回忆录(五十)高函学习 上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我国入学儿童高峰期。仅黄土店公社28000人口中就有中小学生6000多人,教师也达300多。除了公社中学和两个中学点,还有一半大队也办起了初中班,另外公社中学还有高中班,中学老师达100多。这些老师中有少数是原来小学公办老师中拔高上来的,他们中多数原来也只有初中毕业,只不过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还算能胜任。而大多数则是民办老师,有的是老高中生,老初中生,有的是文革中毕业的初、高中生,良莠不齐呀,有的可以用很差来形容。 种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教师培训,高函、中函学习开办起来。函授,文革前有之;函授,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信函来学习。 78年下学期,我考取了高函物理专业,那时考进去是没问题的,要学好,毕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常德县9000多老师中,考取高函物理专业的竟达400多!开设10个班。当时和我同在红岩中学的朱新顺老师,他进教师队伍比较迟,没赶上高函招生考试,我和教育局培训物理专业的石老师讲了一下,石老师批准他免试参加学习——石老师原来在县二中既是我的老师,也是他的老师。这样我们学习起来也有个很近的伴了。 函授,实际上全是面授,(只有作业自己在家做)。一般暑假一个多月,寒假半个月,每学期中间还要抽1、2个星期集中学习。学习地点变换了好几次:县二中次数比较多,桃源师范学校,常德师范学校,常德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德县蔡家岗招待所有两次,常德县教师进修学校次数也比较多。印象比较深的,有一年暑假,在桃源师范学校学习,七月份的天气,遇上连续半个多月的雨天,下得天冷起来了,一个个去的时候都只带了被单,蚊帐,垫子,到时候只好由进修处联系,到旅社去租棉被。又亲睹了沅江涨水,桃源城关镇河段淹死了人。而通过常德师范学校一个暑假的学习,考高等数学后,400多人的大队伍,锐减到50几人!有很多学起来也确实吃力。 那时学习的费用很便宜,就象我们原来在二中读初中差不多,每餐有生活补助,交米的,还给你算米钱。教材费也由单位报销,总的说,自己没掏几个钱。蔡家岗县招待所的两次生活开得最好。蔡家岗是原中央委员刘春桥的家乡,办在那里的县招待所不以赢利为目的。记得有一次,地区进修学校的张院长和蔡家岗招待所的所长给我们讲话说:我们是连床腿都给你们吃了呀——我们那点生活费根本不够,于是他们把床铺费全贴进伙食费里面了。 要补述一下,高师函数,以县为单位,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派老师上课,学员们看起来学一次以后隔的时间比较长,但一个老师往往要到几个县巡回讲课,他们够忙的。从常德师范高等数学考试精简人员后,我们的课大部分由向华友老师一个人教,他的水平和耐心都让我敬佩。 1983年9月,我们才毕业,整整学了五年,才获得了物理专科文凭。这是文革后第一届高函毕业生,我们常德县最后只有40几人毕业,欣喜的是我和朱新顺老师都熬到了最后。对比后来为文凭举行的各种夜大,电大,包括函大等,时间段,收费高,考试松,为文凭而文凭。我们可真正学到了知识,这一届毕业的高函学员,后来都成为各科的骨干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