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11|回复: 1

“三藩”叛乱,祸及常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7 0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傅启芳 于 2014-7-17 06:02 编辑

“三藩”叛乱,祸及常德
   

t01593b2882b0363c47.jpg


    三百七十多年前,我国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后,一个包括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广大地区在内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在远东崛起,明末动乱创伤逐渐医复,社会渐趋稳定。可是,在康熙初期,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之孙耿精忠、靖南王之子尚之信)违背人民求合思安的意愿,割据分裂,举兵叛乱,历时八年(公元1673—1681),祸及大半个中国,常德是受其害最重的地区之一。
    吴三桂(公元1612—1678),字长白。江苏高邮人,籍辽东(今辽阳市)。明崇祯初年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以武举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公元1644年李自成自西安率大军攻北京,崇祯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驻守山海关。李自成破北京后,胁迫吴襄以书招吴三桂,三桂引兵意欲来投。可是,闻听其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占,吴勒转马头,怒返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清初诗歌《圆圆曲》中 “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指的这档子事。李自成交上了刘宗敏这样的伙计焉得不败?自此,吴打头阵,先后击败李自成、陕西王永强、川北李定国、以及重庆、成都、贵州、云南等地农民军和擒杀残明永历帝朱由榔,被清廷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吴借此一切自擅,不断扩充实力,形成割据,是清初“三藩”势力最大者,且叛心日显,朝野皆知。
    康熙亲政后,眼里岂能容得这颗砂子,亲自书写“三藩、河务、漕运”条幅悬挂宫中柱上,表明撤藩是他要解决的三大要务之首,决心撤藩,并力排众议,强力实施。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冬,吴三桂因反对康熙皇帝撤藩而自云南举兵反清。“传檄入楚,自辰沅北驱。” 次年春, 委派其下总兵杨宝荫(又叫杨宝应)自辰溪进犯常德,在其父(时任驻常德提督)杨明遇的内应下,攻陷常德城,知府翁应兆降吴;同时派夏国相率前锋吴国贵、马三保拥众十万陷澧洲、吴应麒陷岳州,兵锋直抵松滋长江南岸。吴三桂自云南至常德和澧州坐阵指挥,与屯驻荆州长江北岸的清军统帅勒尔锦主力对峙。吴兵在安、澧、石等地“沿乡劫掠,炮烙杀掳,惨同闯贼。”(《清同治澧州志·兵难》语,尊重原著,对“闯贼” 二字未作修饰—笔者按)。
    沅澧大地被吴三桂占有后,常德城便成为其反抗清朝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物资供应基地。在军事上拥兵北拒清军;政治上在常德城设棘闱(科举试院别称),以降吴的清初翰林车文龙、贡士刘君德充任典试官,开科取士,以揽士心,并行于滇、黔、蜀三省;在经济上大肆搜括,“连征三年钱粮、军装各项”以供军需和在衡阳的“吴周”朝廷挥霍。吴三桂反清盘踞常德五年,有史籍记曰:“民苦虐政,受患尤甚。”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三月,吴三桂在衡阳匆匆上演称帝闹剧,立国号周,年号昭武。八月,仅过了五个月皇帝瘾的吴三桂便在衡阳死去,时年67岁。次年二月,清顺承郡王勒尔锦率大军渡过长江反击败局已成的吴军,克松滋、枝江、宜都及澧州,进取常德。自岳阳败守常德的吴应麒在清军围城前,下令士兵“火焚全城,庐舍尽毁,钱货掳掠一空,舟舰先遁。”清绥远将军蔡毓荣督师进驻常德城“安辑招徕居民复业”。
    吴三桂之流的下场证明,“谁要挑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坚不可摧的“大一统”共同意志,必将碰得头破血流。”过去是如此,现在和将来仍是如此。
        (据《清·东华录》、《清史稿·吴三桂等传》、《清通鉴》、《清嘉庆常德府志》、《清光绪桃源县志》等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09: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藩”叛乱,祸及常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9:52 , Processed in 0.0360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