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9-8-6 09:05 编辑
曲阜印象 文/刘小明
很早就想到孔子故乡曲阜游玩,今年五一假日期间,终于梦想成真。 五月初夏柔和的阳光照耀在鲁西南平原,我们一行自驾到达了孔圣人的故乡—曲阜。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此名沿袭至今应该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战国时期曲阜城东南30公里的邹邑。曲阜是一个县级市,属山东省济宁市管辖,位于山东省西南,全市近900平方公里,65万余人,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盛的国家五星级旅游景区。 孔庙 曲阜最著名的是“三孔”景区,即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五一期间,到此旅游的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孔庙,其庙宇建筑群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初进孔庙,一进排列着相隔不远的两个雕刻精致的大理石石坊,分别书写“太和元气”及“至圣庙”七个一米见方的正楷大字,给人一种神圣、正气、神秘的感觉。步入庙宇,依次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接一栋的黄檐绿瓦的高大庙宇,数不清的千年老柏,看不完的古老高大石碑。据导游介绍:孔庙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总占地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是中国古典建筑之大成。该庙始建于战国鲁衰公十七年,两千多年来,虽经多次战乱和改朝换代,但对孔庙的损坏很少。现存的孔庙,是清朝雍正年间修复和扩建的,规模和精细度超过了历朝历代。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也传播了世界。从汉高祖刘邦算起,共有12个皇帝先后亲到曲阜孔庙致祭,并把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美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孔庙也屡见不鲜,足见孔子思想影响之深远。孔庙中的石碑也是一大看点,即有皇帝致祭留下的,也有大臣祭祀留下的,还有许多名人、能人留下的。我揉了揉眼睛,仔细浏览了孔庙第四层并排排列的12块大石碑。从外观看,每块大石碑都有五米高,一米五宽,石质多为纯白色大理石,估计一块石碑有五六吨重。每块石碑竖立的地方,修建了一个较为精致的六角亭,六角亭雕梁画栋,极尽艺术奢华。石碑的下方,石碑压嵌在一个巨大石龟上面,石龟造型四平八稳也静中有动。我聚焦目光,把注意力集中在石碑的文字上。这是一块雍正五年的石碑,记载了雍正皇帝亲祭时的时间,天气及雍正对孔子正面的颂扬,孔子思想对清王朝的正统影响,对百姓的驯化教育等。字体应属颜体正楷,石匠雕刻而成。即规范顺畅,也遒劲有力,书法功力跃然碑上。和此石碑并排修建的12块大石碑,和雍正碑一样都修建了装饰精美的六角亭,毫无疑问这是其他十一位皇帝致祭后留下的碑文,也只有皇帝才能享有这样规格的待遇。除此之外,其它级别的碑文也很规格了排列在孔庙特定的场所,内容大部分都是颂扬孔孟思想,如何以孔孟之道做人做事。读罢碑文,感慨万千,孔庙石碑不仅仅是记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祭祀孔子的传统,其实也是中国两千余年尊孔传孔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一部儒家学说代代相传的历史,有巨大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孔林 看罢孔庙,又到孔林。据知情人透露,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历经两千余年,占地2800余亩,墓冢10万余堆,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目前已成为人们缅怀儒家先贤的“风水宝地”。 初入孔林,给人的感觉是神秘,阴森,各种古树星罗棋布,其中最古老的当属柏树了,千年古柏达到2653颗。是全国千年柏树最多,树龄最古老且最集中的地方。我边走边观察:有的柏树高大苍劲,剌破蓝天;有的柏树虬枝曲展,千奇百怪;有的柏树千年不老,枝盛叶茂;有的柏树虽死不倒,傲视苍穹。柏树树龄之古老,长形之奇特,数量之繁多,已深深震撼我的心灵。刚想喝口水歇息一下,又被同伴拉上景区敞篷观光车,沿着孔林的游览路线,“走马观花”了。 准确地说,孔林庞大的景区,大部分是建在平地上的,少部分是建在微微隆起的山丘上的,里面不时还出现流着清水的小溪。沿途所见,好象闯进了一个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人工森林。地上浓密绿叶覆盖,地上墓冢连连。转悠了近半个小时,得出了一个印象,孔林中的墓冢分三类:一类是孔子的,墓冢特别大,墓碑也特别大,上面不知是那位书法家书写的7个金字小篆大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大墓旁边是两个规模稍小的墓冢,分别是孔子的两个得意门生颜回和子贡的。看到先贤的墓冢在此,我急忙买了三朵白菊花供上,表达我的尊重与崇敬。第二类是孔家后代大官宦、大商人的墓冢,墓和碑比较大,且散布在孔林各地,且占有一定的面积;第三类是普通孔氏后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墓冢比较小,也没有墓碑。第三类墓冢最多,估计占85%,这也符合中国几千年社会百姓等级和富贵分布情况吧。 看罢孔林,感慨良多。华夏大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何其多也,他们修建自己的墓园,其规模和奢华程度不在少数。但留存于现世的,可谓“寥寥无几”。只有孔林,中国儒学的始祖,华夏礼仪的祖宗,千年相传不曾半点损坏。不仅封建王朝尊崇他,普通老百姓也崇敬他。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社会战乱,孔林所有设施未曾受到半点损毁。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如此伟大,这就是华夏民族文化礼仪的巨大魅力。所以说中国文化和礼仪是源远流长的,也是世界文化礼仪中的美丽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