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78|回复: 68

高老头(平头系列3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5 12: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9-8-15 16:18 编辑

这个高老头,可不是巴尔扎克长篇小说里的那个高老头。他是本地三里铺的人,今年3月满73岁。
       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好气质,和习主席说的不忘初心不谋而合。他保持着许多人快要消失已经为数不多的农民的勤奋精神。在这年纪,他还当是一正式劳力。
       73岁还搞什么呢?还奈得么得何呢?
       他还要搞,还奈得何,好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战马一般。
       他还是插田,在一些人纷纷想脱手不想干的时候,打理着自家的3亩多和别人让出的3亩多,快乐地干着,甘之如饴。
       有个伙计年纪比他小,刚刚70。几年前不想插了,有三亩多让别个。他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可是没有人想要他的。不愿意吃亏,付出体力。尽管有机械化来收割,比以前舒服多了,可是以前双抢劳动的辛苦场景还是挥之不去。还有(抛秧、打药治虫等培管)大半事情是要人工搞的。弄好才赚得几个,弄得不好,得不偿失,是没有保证的事情,都恨不能剔了骨头走路。人心不古,四五十岁的也怕吃亏。觉得插田划不到,许多人反而心里产生几多奇怪想法,让国家把地征了,让开发商把土地买了,好分现钱。
       见都不料理,无人揭榜之时,高老头不怕吃亏,就把3亩多田接了。加上他原来的3亩多,就有了6亩多水田。还有1亩多棉花地。一起就有8亩东西在他名下。搞出来谈何容易,他一个人却打理得劲也有法也有。
       堂客是开了刀的,属于“保护动物”,外头的事一滴儿都做不得,插不得手,不要人伺候就是好事。要抛秧的时候,一个人抛;要打药的时候,一个人打……
       他的壮年的儿呢,早就在大城市扎根了,一年也就是回来次把两次。根本不作依靠。
       别人看来, 高老头这是自讨苦吃。
       是的,高老头可以不捡人家的,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也甩出来,么的都不搞几得好。现在这样的人有的是。他儿子养活他两老,绰绰有余,无须费力很轻松。
       可高老头没有那么娇惯,偏偏要干。别人要他不搞,他说,“我不搞,搞么得踢?我又不打牌,不坐茶馆……没有伸腿,就搞哈事。一餐还吃得两大碗,从来没有病……”这就是他要做的理由。高老头认为吃得就做得。
       高老头年轻的时候就做得,一次沅水发大水,队里家家缺烧柴,都到高湾去捞浪渣柴,他一个人是没有吃早饭去的,从势如奔马的水里捞了大半天,还可以把180多斤浪渣柴从10多里外的距离打饿肚挑回三里铺家里,盖过了队里每个劳力。回来后才吃饭,那天就吃那一餐饭。
       一次队里双抢,差人手,他斗胆一个人包割,供一张打稻机,一直埋头伏身可以不撑腰,飞速开割,一人顶了几个人。
       上白洋河水利工地,有些事情是一般人奈不何的。有四个大力士专门对付重物,从船上抬他人抬不动的岩石,起坡砌大闸。三个是彪形大汉加他中偏下的小个子来搞。有时候每人肩膀吃重300多斤。这样一天好多次重复,每天去搞,力气不大,哪里能撑得起来,移得动步,哪里天天能搞,是一下就可以受伤的可以压成痨病的。都很佩服他。
       啊,在这之前,70年修石门铁路,也是很出名的。搞事情得法,没有吃的,他饿得。有吃的,他也涨得。连里都见了他涨得的真功。
       他们连队挨着外县,挑的是谷撮箕那么大的撮箕,每担200多斤,几十米的坡是跑起去的。路基几天就高出了别人一米多。外县的说,“桃源老儿得法,好霸蛮的……”为鼓励他们毛泽东思想挂帅,大干快上,上级奖励他们吃一次饱的。连队每人25个馒头。一两面粉一个的大家伙,同场竞技比赛吃。25个馒头他是舒舒服服吃完的。这么多,大块头吃完不足为奇,可是也有的涨齐喉咙管管了。
      别人奈不何了,他还可以吃。他个儿不高,身杆不壮。吃到哪里去了呢?继续给他一个人加码,准备看笑话。先加的是6两米饭,吃了。看样子,还吃得。馒头没有了,饭也没有了,只有煮熟的绿豆,就给他舀了一大汤瓢。以为他再吃不得了,他又不费力就吃了。再用一个炖钵,舀了两汤瓢熟绿豆给他吃,还是被他吃完。共吃了5斤粮食上下,屁都没有涨出一个。还扬言俺接着挑土挑石头去。都被他的功能惊呆了,一下出名。都不明白一个小堆把能吃一大堆东西,有限的肚子可以装无限的食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难道是武松鲁智深转世,可块头不对号哇。当然除了这次以后,都是吃一钵子饭的常态了,要计划用粮了。吃多,吃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他可是个饿得涨得的双料侠客。
       73岁的高老头想起他青年时代的不寻常之处,这些光荣的过去,就觉得现在插6亩多水田搞一亩多棉花,还是小菜一碟。做得,他要继续做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3: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73岁的高老头想起他青年时代的不寻常之处,这些光荣的过去,就觉得现在插6亩多水田搞一亩多棉花,还是小菜一碟。做得,他要继续做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3: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本色,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3: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5: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人现在难得找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都要这样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5: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高老头,确实不简单,73岁了,还作了6亩田,好劳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15: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01:56 , Processed in 0.0359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