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1|回复: 8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爱的特殊文人——张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7 1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清朝皇帝当中,很多角色都乐于玩弄权术,喜欢拉拢重臣,殊不知,大清皇帝也是迷恋书法与绘画的角色。比如,曾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爱的特殊文人——张照先生,他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云人物。
                                      (下图喜欢张照的清朝三位皇帝。)
张照,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他属于乾隆时代的“大书法家”,而且,常为乾隆皇帝代笔。张照擅长行楷书,是书“馆阁体”能手。同时,也是清藏书家、戏曲家与书画目录整理者。显然,张照称得起文化奇才、艺术名家。

 据了解,张照先生不但能诗,善画,而且通音律,精鉴赏,尤工书法。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骨开张,气魄浑厚。兼能画兰,间写墨梅,疏花细蕊,极其秀雅。曾作白描《大士像》,寥寥数笔,而法相自佳。

                                      (下图:乾隆皇帝喜欢的“代笔人”。)

                                                

他亲笔书写的楷书,字体秀媚婉丽,平正圆润,乃清代“馆阁体”代表。此外,草书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位多才重臣,曾专门评价张照的书法说:“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作,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
    有趣的是,张照先生艺高人胆大,不仅善于书法,而且,左右手都能挥毫泼墨,因此,被称为“造化手”。
                                             (下图:张照先生书法。)
                                                  
岳阳楼屏风

闻名天下的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就是出自张照的手笔。说到这件屏风,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清乾隆初年,湖南岳州府对岳阳楼作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保养。由于年代久远,昔日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的屏风已光彩尽失。正在岳州知府黄凝道担忧之际,他听说刑部大臣张照从故乡松江省亲返回京城,随即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押运粮草西行,途经岳州府,心中不禁一阵窃喜:张照书法气魄浑厚,超凡脱俗,实乃我朝第一书法大家。若能请他为岳阳楼重新题屏,岂不是一件美事!翌日,张照果然解运粮草来到岳州,不料这一天突然狂风骤起,暴雨倾盆,洞庭湖上一时无法行船。于是,黄知府乘机为张照接风,在岳阳楼上饮酒赋诗,一边故意连声叹息:"今楼有人重修,记却无人重书了!"这一招"激将法"果然灵验,张照慨然应允愿为代笔。这一边,黄知府早有准备,立即叫人送上文房四宝。张照乘兴挥毫,笔如蛟龙戏水、猛虎穿山,一篇《岳阳楼记》一挥而就。黄知府立即挑选名工巧匠,选用最上等的十二块紫檀木,日夜赶刻,不到一月功夫,这篇佳文佳字便镌刻完毕。光彩夺目的新雕屏嵌于楼中,顿时令岳阳楼增辉不少。不想道光年间岳州来了个贪官魏知府,此人对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垂涎已久。为将这块镇楼之宝窃为己有,魏知府便用重金请得一位民间艺雕高手,花了一年半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企图偷梁换柱。这位艺人知道魏知府的企图后,为了让后人分辨真赝,特意在"居庙堂之高"的"居"字上暗暗做了手脚,将一撇写得较短,看上去像一把锋利的匕首;而且雕屏赝品的"居"字与右边一行的"心"字靠得十分近,使后人对魏知府产生"居心不良"的联想。不久,魏知府趁调离岳州之机偷偷掉包,将赝品挂在岳阳楼大厅,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品,连夜出逃。谁知官船行至洞庭湖上,风暴骤起,波浪滔天,官船顷刻间被风浪掀翻,落水的魏知府死死抱住雕屏想逃命,不料雕屏是由坚实的紫檀木制成的,掉到水里一个劲往下沉,结果魏知府与雕屏一起沉入了湖底。后来,湖水干浅,雕屏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此时,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已不慎被损坏。当地名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两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又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手书原稿,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北伐战争后岳阳楼再次重修时,吴氏后人将珍藏多年的雕屏慷慨献出。这件张照题写的珍贵屏风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岳阳楼。

人物简介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官刑部尚书,以预修《大清会典》,书成,加一级。十三年,为抚定苗疆大臣,无功,革职拿问,谕靳。寻赦之,命在武英殿修书处行走。乾隆年,历官至刑部尚书,供奉内廷。九年十二月,丁父忧,奔丧至徐州,卒于途中。谥文敏。乾隆时大书法家,常为乾隆皇帝代笔,擅长行楷书,是书"馆阁体"能手。性地高明,深通释典,诗多禅语。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骨开张,气魄浑厚。兼能画兰,间写墨梅,疏花细蕊,极其秀雅。尝作白描大士像,寥寥数笔,而法相自佳。著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斋帖。卒年五十五。
张照,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梧窗、天瓶居士。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秀野桥西。天资聪敏,通释氏之教,其作诗豪放好驱使禅语。能诗,善画,通音律,精鉴赏,尤工书法。19岁成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参与修纂《大清会典》及《一统志》。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总理苗疆事务经略大臣,赴云南,以"无功"被劾,革职拟斩后得宽免,命在武英殿修书处行走。乾隆七年(1742年)又升为刑部尚书,精晓法律,曾修订过一些比较合理的刑事条例。乾隆六年(1741年),奉命与庄亲王查明《律吕正义》源委,续修《律吕正义》后编。嗣后主持为平署编纂宫廷大戏,作有杂剧《月令应承》、《九九大庆》等;并作传奇《劝善金科》、《升平宝筏》,规模宏大,各有240出,供宫廷搬演,开"连台本戏"之先河。戏曲研究家星煜评价张照的戏剧创作说:"他是中国连续剧的创始者,无可争议"。"事实上《劝善金科》和《升平宝筏》对昆剧、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的影响远比人们所想象的大得多","如果当年张照没有编写这两部240出的连续剧,我们所看到的杨小楼、郑长泰、盖叫天、张翼鹏的悟空戏(猴戏)就不会有那么丰富多彩"。乾隆九年(1744年),奉命与梁诗正等鉴别宫廷所藏历代书画,分类编成《石渠宝笈》(44卷),并主持编纂《秘殿珠林》(24卷)。
人称"名楼、妙文、好字",合为"三绝"。手迹有《行书东坡诗》(现藏故宫博物院)、《临米贴》(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画最长于画墨梅,疏花细蕊,极其雅秀。用墨干湿得宜,发枝布干亦极洒脱,备极闲逸,笔墨秀隽传神。所绘白描《大土像》,寥寥数笔,法相自佳,又有《梅花图》(藏故宫博物院)。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因父丧回籍,至徐州宿迁县,卒于旅次。谥"文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7 1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治学严谨放在首位,今人追名逐利多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7 1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7 15: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7 17: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7 2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7 2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30 14: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30 17:3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长见识。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7:30 , Processed in 0.0431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