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城由秦将张若始建于公元前277年,至今已2291年。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改建砖城至清末,常德城已成为一座城体坚固,功能设施完备,街巷布列有序,文物古迹甚多,商铺林立繁荣的城池,享有“三楚名邦,九川重镇”的盛誉。 在南城墙下傍沅水而建的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以下简称“三街”)是古常德城的重要门户。这里巨商富贾云集,中外贸易行号鳞次栉比,经济总量占了常德的大头,是常德淘金挖银之宝地;沅水各类船只不断在这里聚集,宛如是一方内河航运船舶展览场地;各种功能不同的码头发挥着人流物流不同的作用,繁忙的工人起卸货物,川流不断的行人脚踩码头阶梯而过,热闹情景至今让人难忘;麻阳街的民俗风情成为常德文化的一大特色。所有这些诗意般的组合,经过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精彩描写,使常德在现代史上闻名遐迩,常德人莫不为“三街”曾经有过的光彩而自豪。
可惜的是,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以及昔日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的种种风情今已不再,实乃常德人剜心之痛的遗憾。如今,若能在开发穿紫河的建设中易地复建古城部分消逝的人文景观(包括“三街”),将是建设新常德的重大善举,相信人们是会拥护和支持的。
穿紫河是原古城外北部一条贯穿东西的曲形长港,因港上有座穿紫桥而得名。它东起南碈,西至竹叶港,途经沙河、三闾港、姻缘桥河、穿紫河、孙家挡、张家港、费家湖、新河渠,中间贯通白马湖水域,全长约18公里,沿途传说故事甚多,文化韵味浓厚。现在,常德人称它是新常德城的“金腰带” 。把它科学的设建好,打造成为新常德最靓丽的城市景观,既有可能,又是人心所向。
兹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复制穿紫河水系原有故事。如以刘禹锡游赏白马湖诗《采菱行》建造唐代风格的“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的水上风情景观;屈原垂钓三闾港景观;罗卜港目连救毋的景观等。
二、移植仿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标志性景观。基本要素应有:
1、窨子屋行号店铺;2、吊脚楼;3、码头;4、各种船型(以固定型为主如借鉴北京颐和园和长沙靖港式样)5、铸塑各色人等形像;6、麻条石路面。
三、要广泛征集历史资料和倾听市民意见,夯实群众认同基础。
1、征集文字资料,眼下,曹先辉先生和我可提供以下几篇资料:
穿紫河的故事 作者傅启芳
问水常德,先拜码头 作者傅启芳 曹先辉
梦回大小河街 作者曹先辉
梦绕魂牵麻阳街 作者曹先辉
尘封的常德油行 作者曹先辉
石油输入常德史话 作者曹先辉
2、征集老照片,相关挡案馆藏照片应予提供,个人提供者给予报酬。由周志红绘画、诗墙公园雕刻在下南门外的“码头文化” 作品,可作形象设计参考。
3、每一项建筑作品定板前应征求本市专家学者和老市民的意见,把地气接足些,以免脱离实际,走样太大。
( 2014年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