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16|回复: 63

寒儒回忆录(六十三)举家搬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3 06: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儒回忆录(六十三)举家搬迁

   
    我和女儿住黄中后,家里还剩妻子和小儿子,责任田里依然有很多妻子干不了的活,加上她们母子害怕,有一次睡在房里,听到了隔壁鸡舍有偷鸡的,她们竟害怕起来追赶。所以我还是一心两头,经常放学后骑自行车赶十七、八里山路回家。另外,前面说过,我们两口子都感觉农田里的活实在吃不消,妻子比我流露的情绪更早,好久就想不种这田了。
    改革开放后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各机关单位都有家属象以前“随军”一样,很多人都把家属接到了单位,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脱离农村。有很多单位领导还想办法安排家属做点儿事。就连我们这个小镇也比较时兴这个了。虽然我们学校不能安排家属做事,但从经济上来说,我的工资已经能供一家人的基本吃住了。于是在1992年8月30日,我们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搬到黄中学校去住。责任田还暂时种着,油茶还暂时自己捡。家具啥的一张六轮车就装下了,临开车时,还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这事我没有告诉哥哥,因为他也是老思想,老传统,奉行“锹儿立得稳,插田是根本”的思想,我怕告诉他以后,会反对。后来我再告诉他时,他也没说什么。
    在这前不久,有两个安化县姓黄的来过,表示他们想到我们这边来种田,生活(直到这时安化县那边粮食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他们想来这里种田吃饱饭)。至于房子问题,暂时帮我们看着,能够买下来更好。田就插我家的田,油茶山我没有表态,他们和队上联系过,队上答应给他们调节一点油茶山,这样最好,因为由茶不需要管理,到时候只收获,我舍不得丢。后来事实证明,这两个姓黄的中,有一个不是安心种田的那种人,而他又先来,另一个叫黄逸群,他是一个老实安心种田的,但是他在老家要做必要的安排,暂时没有来。大约到12月初,先来的那个叫黄度庆的,竟把我没有搬来的棉被窗帘等稍为看得起的东西卷走了,其中还借过我10元现金。我托前十几年就搬来常德的他们家乡人带信给黄逸群,叫他尽早来,不久黄逸群一家装了满满一大卡车来了。
    这里要多说几句。黄逸群,比我小十来岁,正值年轻力壮,他一来,就表现出大干一番的势头,我房前屋后的杂草被他锄得干干净净,道路也进行了修整,还扩大开荒种菜。和我关系也处理得相当好。但是好人多磨,他妻子患肺气肿,哮喘,来的第四年就撒手西去了。再过两年,我听队里人说,黄逸群被检查出患了脑癌,我简直不能相信,好人证明没有好报啊?老天真是不公!他曾经一度好过,头也不痛了,我也替他高兴,我怀疑是误诊?但是过了一年多,还是去世了,他们两口子都安葬在我们这里,他的两个男孩后来出外打工,很少回来,他老家还有老父亲,来照看过几年房子,现在大约也作古了,后来又有个安化县的过去移民到洞庭湖区的,没有户口的人家住了几年房子,到去年也搬走了,现在这房子没人住,锁着。这是后话。黄逸群搬来的第二年,就和我交涉买房子的事,他请来了十几年前就落户常德的他的远房叔叔做中间人。谈来谈去,最后以5300元成交,这在当时是很便宜的,也因为我们那里地理位置不好。另外外带周围园堤,自留山,谷仓,农具家具等一并送给他。还有两张大柜,一部打稻机则暂时给他用(过两年卖掉了)。
    这一年的晚稻是我种的,还由我收割,收割后,妻子留在家里晒干,进仓。这批粮食我们吃了三年。收捡油茶后,妻子又留在家里晒干并果、壳分离。榨的油也吃了两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3 08: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家还有油茶没有,俺去捡野茶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3 1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油是个好东西。你们去的话,俺去捡野茶籽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11: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幽谷兰馨 发表于 2015-10-13 08:57
你们家还有油茶没有,俺去捡野茶籽

没有了,大约在95年的时候,老婆一个人的户口也迁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1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15-10-13 11:20
茶油是个好东西。你们去的话,俺去捡野茶籽哈!

确实好东西,可惜我现在茶油吃得很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3 12: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也是一种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3 13: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5-10-13 11:53
没有了,大约在95年的时候,老婆一个人的户口也迁出来了。

哈哈哈,就是有,我也怕捡得了,怕摔死在山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3 13: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振敏 于 2015-10-13 13:59 编辑

我全家回城时,街上有自己的房子,乡下的房子请两位老人住,承包地离城市不远,有的是人接种,没有您那么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15: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有童心 发表于 2015-10-13 12:35
经常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也是一种享受

你也写写回忆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15: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振敏 发表于 2015-10-13 13:58
我全家回城时,街上有自己的房子,乡下的房子请两位老人住,承包地离城市不远,有的是人接种,没有您那么麻 ...

很羡慕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2:19 , Processed in 0.0364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