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霜筱 于 2019-9-30 08:07 编辑
从农民到企业家 ——小记《水木佳园》总经理余辉 杨卓群
(一)
常德市西去十七公里,便是鼎城区石板滩镇阳堡村。这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宝地,方圆两公里的山水之间坐落一个休闲农庄。它就是我和几位摄影老友九月二十日采访的,驰誉滨湖百里的《水木佳园》。这里:华阁琼楼,水榭凉亭依山伴水建筑;茂林修竹,藤篱花圃绕楼环亭铺陈。淙淙溪流,穿过庄园蜿蜒东去;座座石拱桥,连接清溪两岸次第西来。大小荷塘,联成一串,绿叶红花流芳益彩。山林,百鸟啁啾;溪塘,群鳞嬉波,嗬,好一派江南胜景!
这里:窗幔艳丽,金菊芬芳的歌厅,正弄管调弦,轻歌曼舞;窗明几净,风和茶香的溪亭,正汉河楚界,厮杀方酣;林荫浓罩,鸟语花香的渔埠,正挥竿甩丝,垂钓鳊鲤。啊,好一幅悠然自得的娱乐图。
每逢节假期间,忙碌了许多时日的机关公务员、企业员工、学校教师、离退休老干部以及四周乡村的休闲农民,纷纷前来享受美景,放飞心灵。在那阵阵欢声笑语中,是谁高声朗诵起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如果剔除五柳先生对官场污浊,世俗束缚的憎恶外,其回归返大自然,享受田园之乐的愉悦心情,与今天畅游水木佳园的欢男喜女的心境是一脉相通的。不过,笔者今天赞美的不是水木佳园巧夺天工的胜景;而是它的设计者,创造者——余辉。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青年企业家;一个栉风沐雨,作田种土,而不安于现状的农民。
(二)
余辉,石板滩镇阳堡村人。他出生于1977年,可以说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成长起来的。那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们的毗邻毛栗岗村,在农村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由一个“木头犁杖老黄牛”的落后贫穷农耕村,逐渐变成了“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的家家富裕的花木之乡。“改革、创新,让农村富裕起来”这一观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读高中时,家里连遭不幸:首先是父亲病故;随之伤心过度的母亲,又长卧病榻;年幼的妹妹还不能自食其力。面对家庭困境,年仅十七、八岁的余辉,毅然放下书包,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高卷裤管,跳下水田,和叔叔、伯伯们一起,在烈日寒风中:播种、插秧、扯草、施肥、收割。然而,汗爬水流的一年忙到头,也只能“食可饱肚,衣仅蔽体”。毛栗岗村的巨变,启示了他,激励了他。他不安心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小农经济模式了,他要走出山村,去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
走出农门第一步,他在石板滩墟场上租了一间仅能栖身的房子,东挪西凑了一笔钱,购买了一部锃光瓦亮的摩托车。于是,干起“载客运货”的工作来。小伙子有经济头脑,收价低廉,待人和气,服务周到。许多赶场的白发爷爷,缺牙奶奶总是寻寻觅觅,要找到小余的摩托车送他们回家。他们说:“坐小余的摩托车,人安全,心里暖和”。干了两年,他捞了一碗金,却不安心这种小打小闹了。
此时,他的家乡“要致富,先修路”如火如荼展开了,他觉得这是开创新天地的良机。为了积累经验和资金,经人介绍,他在附近的碎石场当上了翻斗车工。两年的辛苦,他获得了老板的信任,也获得了经营管理碎石场的知识和经验。他于是离开了老场,挽起袖子自己干。他办齐了有关开办碎石场的证照,购买了全套机械,请来了行家理手,招聘了农村的闲劳动力。“轰!”的一声,点燃了炸碎石块的第一眼炮。从此以后,他的“吃、睡、干”都在碎石场,就这样无日无夜地拼搏了十一年,赚到了满满一桶金。他生产的碎石,为十里八乡的致富之路铺设了基础,也为自己重振旗鼓再出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时间行进到二十一世纪初,乡村旅游业“火”起来。沅澧两岸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旅游农庄,农家乐园,乡村花海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余辉的心又火烧火燎起来,他下决心以最低价格把碎石场盘给人家,然后投身于乡村旅游的浪潮中去了。
他看中了自己的家乡——阳堡村,那里山清水秀,金黄禾稻覆盖阡陌。如果通过精心设计、细致装点,凭借乡村天然韵致,完全可以打造一座独显地域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乐园。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余辉带着他招募的团队,奔赴全国各地著名的乡村旅游景区拜师取经,收集资料。然后建设庄园的序幕拉开了:依山形筑琼楼、构华阁;顺水势建游廊、修拱桥;凭地利植竹木,圈花圃;应气候饲珍禽、养奇兽。他和他的团队,不顾严寒酷暑,苦苦拼搏了三年,终于兴建集“景观欣赏,生态旅游,歌舞娱乐,对弈垂钓、摄影创作”为一体的高级休闲的乡村庄园。并于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鞭炮、锣鼓、龙舞狮跃的欢乐声中开园了。此刻。庄园的法人代表,总经理余辉,站在距景区百多米以外的漂亮的庄园停车场边,远望着入口处那方岿然屹立的石碑,石碑上朱红行书“水木佳园”四个字格外醒目,端详许久,他欣慰地笑了。但令人心疼的是,还是四十出头的他,却是面黄肌瘦,胡须满腮了。
(三)
开业三年,名利双收。游客与日俱增,声誉传遍滨湖。但余辉并不满足现状,他从湖南文理学院请来了专攻“农林园艺”的教授,对水木佳园四围进行考察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建设一个高科技果蔬生态种植园,它与水木佳园有机联袂,形成姊妹篇章。通过政府部门批准,按照土地流转法规,他再承包了二百多亩荒山闲土。下一个三年建设规划,风华正茂的余华胸襟更开阔,眼光更远大;打算投入巨资,把建设的基点放在“高起点、高标准、专业化”上面,让它成为“纯天然、无污染、微量含量齐全的鲜果、蔬菜基地”;“自由观赏,自由采撷,自由游乐的陌上佳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打算搭建连栋温室和单管棚,开挖疏浚排水沟渠。计划从上海等地引进先进滴灌设施和智能光照系列;然后,派出员工,学习栽培技术,引进良种,发展绿色有机富硒果蔬。他要让这里成为常德市的供应优良果蔬,传播先进栽培技术的示范基地。
余辉还打算在基地内修建颇具乡土风味的游廊、凉亭、拱桥,使之与水木佳园联袂成块,组成多功能的“科技培训,商业洽谈,旅游观光,美味品尝,写生摄影,休闲娱乐”的综合体庄园。为此,余辉满怀信心地为综合庄园重新命名为:“常德市陌上综合体有限公司”,还是“而立”之年的他,自任为法人代表,公司总经理。
我们采访余辉同志时,水木佳园四周彩旗展招,机声轰隆,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浓墨重彩地绘制一幅新的宏伟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