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0-15 06:53 编辑
吉林长白山游记 长白山游记之一 我们一行是在长春培训班学习结束后,按照培训班安排,前往吉林长白山游览。整个培训班学员约一百多人,分乘三辆旅游巴士前往旅游地。 长白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景区, 白云峰, 天文峰,玉柱峰, 梯云峰,冠冕峰 ,鹿鸣峰,华盖峰,龙门峰,卧虎峰,天豁峰 , 紫霞峰,锦屏峰 , 铁壁峰,观日峰 ,长白瀑布 , 乘槎河,长白温泉群 ,长白山谷底林海 ,长白山大峡谷 ,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等。 长白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它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中朝两国边境上,是中国东北最高的山地。 巍巍长白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有着神秘的森林,奇特的山峰,无尽的宝藏。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巨大的高山湖泊,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奇异的火山地貌,珍贵的动植物,长白山堪称一座天然博物馆。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的火山,因其独特的地理构造,造就了其绮丽迷人的景观。长白山的湖、谷、池、山、泉、林、峰,无一样不是为世界所罕见,无一样不是秀丽诱人。 长白山不仅风光美丽迷人,而且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据统计,这里生存着1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50种鱼类以及1000多种昆虫。以天池为中心的长白山保护区为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和旅游价值。于1980年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是世界的一块瑰宝。 长白山景区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在两亿年至七千五百万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经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形成古老的岩层。中生代经历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到了新生代,变成了一片波状起伏的具有残丘散布的准平原。景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在广阔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岩高原上是火山锥体——长白山主峰。玄武岩高原(又称山麓倾斜高原)介于玄武岩台地和火山锥体之间,是比较明显的倾斜地带,地面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海拔约在1000—1800米之间,是陡峻的火山锥体向玄武岩台地的过渡地带。 长白山是中国名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发源地。因其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1949年以前全部属于中国,后来被割送一半给朝鲜,现为中朝两国的界山。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长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划定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长白山保护区管理局,面积为196465公顷。它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原始状况保存最好,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域内不仅有原始状态的森林,还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泽等,是亚欧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长白山所在地区属于温带,按风带分,应全年盛行西风,天池,北坡,摄影:扬眉降水较多。但因东亚为季风区,近地层风向受扰乱,虽全年也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有所增加,冬季东南风明显减少。由于长白山很高,山顶处于对流层中部,季风势力不及,故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山顶全年盛行偏西风,其他风向很少。因夏季风潮湿,冬季风干燥,对山顶山脚有同样影响,从而山顶山脚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两千余米,气候也相应有垂直变化,可以划分出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三个气候带;但总的来说,全山区仍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顶温度特低;冬季特长;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无夏;春秋季节较长,1200米或1400米以上春秋相连(以日平均气温分四季),降水的季风特征明显,从上到下,降水都集中在6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多东南风或东南风明显增加,冬多偏西风,山顶则终年刮偏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