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兴州 于 2015-10-26 08:11 编辑
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的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常德境内民众的户外运动首推太极拳运动,太极拳因而在常德境内发展普及较快。1995年常德市太极拳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500多人。2003年设立鼎城区和德山开发区两个分会,会员发展到2500多人。1998年11月底,在长沙举办的全省首届大众运动会上,常德市由12人组成代表队参加太极拳比赛获42式太极拳团体第四名,黄友慧、刘华、李建军、王念慈、刘世维等均取得好的名次。2009年组团参加了“湖南省首届太极拳运动大会暨第一届太极拳锦标赛”又获得集体拳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2010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太极拳锦标赛”时,获得集体拳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获得集体太极拳一等奖。1998年以来,常德民众参加全国、全省太极拳大赛,以下人员夺得了个人项目金牌:刘孝先、洪克俭、富荣、罗少波、崔湘站、张微、李红霞、沈善桃、孙建忠、贾志凌、李海娟、陈翠萍、孟凡超、杨大喜、石辉群、洪芳、熊晓君、李辉、喻银珍、荣继文、刘升财。 2005年10月11~12日举办了常德市“社保杯”离退休人员太极拳比赛。2006年10月28~29日举办了常德市首届太极拳比赛,各区、县(市)、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洞庭管理区、西湖管理区和市城区各太极拳辅导站均组队参赛。当年,澧县太极拳队代表常德市赴怀化参加了全省比赛荣获一等奖。 1997年3月,桃源县成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太极拳指导站,2002年9月成立桃源县太极拳协会,会员发展到1500余人,全县有建制队15个,县体育局先后组织大型太极拳展示活动10多次。县太极拳协会办有会刊《桃源太极通讯》,报道全县和外地太极拳活动情况、开展太极拳理论探讨、弘扬太极文化。该县组队参加省以上太极拳赛事均取得好成绩:2000年8月参加在河南焦作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15枚金牌、16枚银牌、14枚铜牌;2004年5月代表常德市参加全省太极拳交流大赛获得10枚金牌、集体一等奖;2005年8月代表湖南省参加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13项;2006年11月24日,桃源县太极拳协会被湖南卫视邀请参加《谁是英雄》节目录制。 2008年10月25日,石门县太极拳协会熊晓君参加在上海市举办的第七届“精武杯”太极拳中年女子组24式和传统陈氏太极拳比赛,分别获金、银牌各一枚。安乡县2000年参加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锦标赛获一等奖。1994年,钟广贤创办澧县太极拳协会,担任首任会长,他以主要精力研究太极拳,2006年,还在县老年大学定期讲授太极拳理论课,2008年将授课讲义,结合多年习武的体会编辑成10多万字的《太极拳讲稿》一书,免费发给会员学习。他组织会员多次参加省、市比赛,获省以上太极拳比赛金牌7枚、银牌5枚、铜牌2枚;另有4名会员获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2名获高级教练员资质。2006年5月澧县组队代表常德市参加省太极拳、太极剑比赛,夺得集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个人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2011年3月,常德市组队参加第九届香港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获个人项目金牌11枚、银牌11枚、铜牌5枚,集体项目获一等奖。同年9月,代表湖南省参加第6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获个人项目金牌15枚,集体项目与河南省东道主代表队并驾齐驱,同获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