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1-23 05:42 编辑
临澧故事:申鸣城的历史记录(三)

申鸣城的历史记录(三) 申鸣墓 申姓扬楚,楚音不竭。 时至公元前455年,楚平王孙白公发动判乱,突袭杀掉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判兵直指郢都。楚惠王便招贤士申鸣任左司马御敌。申鸣率强兵作势,分抄包围,断了白公水路粮草,逼之进云梦沟壑。敌兵慌马乱。参谋石乞献计道:“申鸣是个孝子,你可速派人到新安捉他父亲来交割,申鸣不可不退兵救父。” 疆场忽啦啦声响,父子相见,父亲要儿子击鼓进军。儿子谢过父亲,转而对白公说:“人朝以前,我是父亲的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了!”即发令进攻。叛乱平定后,惠王赏赐黄金百斤。申鸣坠泪启奏:“受君厚禄,若避君难,便不能叫做忠臣;杀敌灭贼,父亲遇难,也未成全孝道。”说完拔剑自刎。惠王来不及阻拦,分外哀惋,命厚葬南国故乡,赐筑城池。今遗址在新安城村,约20万平方米。《湖南通志》、《一统志》、《方舆记》、《满州志》、《安福县志》均有记载。 民国27年(1938),新安来了一个叫申悦庐的石门人,号文龙,笔名行健。此人秀才出身,文笔溢彩。1913年考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酝酿么袁,发表《历史上中国治乱之观察》,编辑《神州学报》,曾在《国魂篇》中说:“世界今日有其自创之文化,又有庞大之国家与民族,卓然自立于大地者,惟吾中华民族耳!而国人乃震于外人一时之强,垂首丧气,讴歌他族,自忘其固有之善美,抑何自暴自弃之甚也?”义词激烈,振聋发聩,推涌爱国热血,国内纷纷转载。 1917年,从日本归国,朝鲜革命领袖申胥余专程自杭洲来沪会见家门。1923年,申悦庐任教北京师大附中,兼授民国大学《中国教育史》。1925年回石门振兴家乡教育,任石门县中学校长,支持农民协会,组织师生下乡,铲鸦片苗,积极投入革命运动。1928年春,县警察所长上官嗣西串通国民党四十三军搜捕进步教师。3月29日发生“石中惨案”,17人被杀。申悦庐几经辗转,逃过劫难,1933年又回教地任校长。他矢志不渝,鼓吹以史为签,挖掘民族精神,重振祖先雄风。 闻国民党某军申团长在临澧合口为先祖申鸣加修坟墓,撰写碑文,壮申家之荣耀,慨然赴约。坟墓新筑,仙气四漫。申悦庐思前想后,兴之所至,提笔为五百余言。至今数十年风雨斑驳,土石摧残,狼嚎犬吠,已面目全非,不辨孰是,而或已沉堤底,而或长眠地下。 余曾记流传若干所得,特写下以飨来者,以励后世:为楚士不慕富贵,为人子不嫌勤谨。知诗书,行孝廉。父母如圣如贤。临国难而作勇,擒敌贼而斗智。虽父死不却兵,尽国家以存忠。咦唏,大智大勇。呜乎,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是为天下之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