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9-12-5 20:46 编辑
老网宣之窗
走进元帅故里的“正扬军团”
——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贺龙故里党日活动纪行
2019.12.4.
◇题记诗◇
党日阳光万里晴,一路欢歌唱初心; 且问此行欲何往,洪家关上拜元勋。
这首题记诗,是笔者随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贺龙故里党日活动代表团,前往湘西桑植洪家关途中即兴所作。市老网协党日代表团是由协会会长张新民领衔,除常务副会长毛先金先生在京远程共襄外,几位副会长(秘书长)、版主、市理事,和各区县市老网宣秘书长等组团,共30余人成行,属市老网协高规格主题教育活动。笔者身份本不在列,只因市老网协理事、临澧老网宣会长杨书舫先生有要事远行,无法参与,推笔者“挑土”,故笔者此次有机会忝列其中,有幸首次拜谒了共和国元帅贺龙故里,参加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党日生活。
市老网协这个“党日”,即2019年12月4日这天,不仅天公特别作美,而且意义颇为特别。“宪法日”与“党日”同步,“正扬军团”与“元帅故里”同框,彰显了以“爱党爱国家,弘扬正能量”为天职的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领导的政治站位之高、工作构思之巧、夕阳风采之美、正扬宗旨之明。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选择在共和国元帅贺龙故里进行这次党日活动,确实用心良苦、意义深远。这群“古稀少年”一路的朝气蓬勃、情绪饱满激昂,则显示了这支队伍文化底蕴的深厚、思想素养的可敬、社会价值的宝贵。
在约三个半小时的单向车程中,参加党日活动的老同志们如同去赴一个光荣的节日,尽显老党员的意气风发。出了导游小艾对“党日”活动的热情助力鼓风外,协会主要领导几次在旅游大巴上推心置腹发表讲话,协会副会长苏国才同志几次为大家献唱红色经典歌曲,一曲工农兵都唱到了的《天安门前留个影》唱得满车厢人心温暖,掌声阵阵,两位区县女团员的独唱《绣红旗》与经典朗诵,给人以灵魂的拨弄、精神的触摸,踊跃上前奉献自己才艺的其他十多位正扬骨干网友用既有趣味,又有内涵的表演把容易枯乏的车程变得生动活波,也给党日活动增添了种种难得的装点。
经慈利,过张家界,到桑植县。午餐后,团队直抵洪家关。群山包裹的洪家关一到,扑面而来的就是贺龙元帅故里的绿色与红色相间的底蕴。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红军桥”头,一河清澈从红军桥上游的万绿山中潺潺而下,穿过桥下又向东方的万绿山群淙淙而去。走过红军桥,一尊“桑植魂宝鼎”赫然高立在桥头广场中心,那份鼎立千秋的大气,给人震撼。走过洪家关镇街口,第一次感触湘西大山深处的这个白族聚居的行政镇,一种神秘和亲切感,或因贺龙元帅的原因油然而生。前面就要到“贺龙桥”了,在踏上这座凝聚着岁月沧桑与革命记忆的风雨桥前,我们首先经过“桑植烈士陵园”,向山腰那座以“两把菜刀闹革命”为意象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塑深深注目为礼。“贺龙桥”成为第一波采风摄影的聚焦点,老干部们无不以在贺龙桥上留个影为幸事,此桥见证的岁月中,多少先辈先烈早年就已化为人间云烟,而我们以古稀以上高龄,尚有数百里驰驱而来一拥“贺龙桥”的机会,岂能不备感有幸?
一过贺龙桥,迎面就是“贺龙故居”,对来自临澧的我来说,顿觉湘西大山深处的板房结构名人故居,与临澧林伯渠故居和丁玲故居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这是一种与贺龙传奇相应的神秘风格。在贺龙故居的流连,无疑是实地翻阅元帅早年人生和革命一家往事的首度进修,“党日”课程中,这是最不可或缺,也最吸引我们的篇章。团队在这里除了列队对元帅半身铜像深深三鞠躬,表达深深敬意与怀念而外,全阵容在贺龙故居三间板房前合影的永恒留念激情开镜。
毫无疑问,参观“贺龙纪念馆”是这次党日活动的重点课程。纪念馆就建在故居左侧不远的“元帅桥”头(桥名系笔者即兴所呼不以为据),地形颇具胜景内涵,绿树掩映,庄严肃穆。在等待讲解员上班的短暂间隙,团队掀起第三波摄影潮。首先自然是全阵容合影,由于光线的原因,我们选择与元帅全身铜像和纪念馆主建筑稍留夹角的最佳光线区,完成了这幅毫无疑问将载入市老网协历史画册的党日主题作品。其后的自由摄影则不用一一描述了。
随后,团队随着讲解员朗朗的述说,逐一穿越各展示,也穿越贺龙元帅神奇的革命人生。贺龙元帅的一生,不用笔者在这里大篇幅叙述了吧。总之,贺龙从洪家关两把菜刀反黑暗的初心一定,就一辈子没有改变;他历经生死,穿越腥风血雨,革命初衷从来就没有动摇过;他一生约70次口头和书面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用一生的坚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崇高;他用无法计数的战功,筑起共和国第五位元帅的伟岸丰碑。走过纪念馆,掩卷而思,贺龙元帅和无数革命功勋们的经历与精神财富,不仅滋长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也滋养着这个伟大人民共和国过去、现在、将来无数的光荣公民,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这支正扬团队。
光荣啊,我们有这样一代无与伦比的学习榜样;幸福啊,我们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神圣啊,我们可以为这个在世界上强势崛起的正义国家奉献我们美丽的夕阳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