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2|回复: 6

临澧故事《四》:历史传说故事 停弦渡的传说(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1 05: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2-11 05:14 编辑

临澧故事《四》:历史传说故事
停弦渡的传说(二)
澧水中游的临澧境内,有一渡口叫停弦渡,它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常澧人民对他早有所闻,是源于他安抚西南曾经在常德这方土地上留有足迹,也就是说他在出使夜郎时曾路过临澧县的停弦渡,即所谓“马上操琴,停弦过渡”,停弦渡亦因此得名。人们为了纪念他,还曾在渡口南岸建过庙。新近校注出版的《安福县志》亦有如此记载: “西汉都长安,由斜谷栈道入剑阁,即蜀保宁也;由彝陵入三峡,即夔州也。自澧而西并无康衢,何为纡回至此,攀木援石以度蚕丛鸟道乎? 或相如过此,其持节通西南牂牁、夜郎时也。牂牁、夜郎为今之贵阳黎平,与楚南连界,计其程发咸阳,出蓝关,由郧襄而南至澧土,此必由之路,自此而南,由武陵辰沅以达贵阳,即牂牁、夜郎之境矣。”但字里行间却对司马相如过停弦渡有所疑义。
  司马相如因写《子虚上林赋》被汉武帝看上,封为郎官。任郎官后不久他被委派出使南地。在出使南地期间,他和爱妻卓文君一行从巴蜀而入黔贵,自今慈利沿澧水至澧阳大坪。数十天的长途旅程,均在丛山峻岭中艰难跋涉。进得澧阳大坪,已是稻苗儿青青菜花儿黄。一日,他在新安办完公务,来到合口,站在河道上遥望下游一小渡口,但见:炊烟袅袅,屋宇排排,人群熙熙,一派兴旺景象,问当地老百姓,答曰:乃是去武陵郡的一个必经渡口。司马相如叫来一渡船,一行人坐在船上,此时风平浪静,河水如练。遥望两岸竹木掩映,山影黛青,野卉缤纷,香草美仑。此情此景,司马相如琴兴大发,拿出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了起来。爱妻卓文君击鼓和拍,委婉高歌。一时间,琴如高山流水,歌似百灵恋春。要问有“几多情思在琴心”,只有相如、文君夫妻俩知晓。
  初春的江南天气多变,刚刚还是风平浪静的江面,一忽儿被那一阵阵西北风掀得波涛翻滚,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余兴未尽,不顾风大浪高,继续弹唱不停。琴声、歌声、鼓声、风声、涛声组成一部非常动听的五重曲。这时,一个巨浪扑向船头,相如、文君身子一歪,琴声、歌声、鼓声嘎然停止,幸亏船家身手不凡,不仅稳住船身免受覆舟之险,且在一丈多高的层层波涛中如梭一般穿行,很快到达渡口。看那司马相如、卓文君时,可谓是:一对戏水鸳鸯反被高溅的水花,浸得衣服全湿。初春乍暖,寒气依然,一行人身着湿淋淋的衣服,在阵阵风中瑟瑟而栗,老船家把他们接到家中,开炉生火,为他们烤衣取暖。当地老百姓非常善良朴实而好客,纷纷拿出本地珍贵特产招待朝庭贵宾。司马相如原打算一上渡口便继续赶路,不想天公有意安排在此停歇。相如虽是朝庭官员,但他毫无半点高傲之气,在此地小住数日,和当地老百姓相处得如同兄弟姐妹一样。
古渡旁是一个居住有20多户人家的小集镇,过往行人很多,十分热闹,人们听到动听的琴声,都赶来观看。人群中有一个曾去过京都的秀才见过相如,不禁脱口而出: “这不是司马相如先生吗?怎么到这儿卖唱了?”相如听罢,笑 了起来,围观的也跟着笑了起来。寒暄几句后,大家硬要请相如 到集镇上的酒店做客,再弹几曲,相如高兴地答应了大家的请 求,与众同乐,直到太阳西斜,相如才收了琴,同大家道别。
  一日清晨,司马相如抱琴在小渡口对着江心拜了三拜,并要待从拿出文房四宝,由文君展纸,待从磨墨,司马相如笔峰生花,转眼,“停弦渡”三个大字龙飞凤舞跃然纸上。书毕,交给老船家,一行人便启程朝武陵方向进发。从此,停弦渡始得其名,并扬名天下。
澧水不仅有屈原的行吟和绝唱,司马相如的足迹和琴韵,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这里一定有过古代的唱着《诗经》里怨愤之歌的先民,辛苦开辟着田地;有过给荒凉的大地铺上了锦绣花巾的人们;有过从狗尾草、蟋蟀草中给我们选出了稻麦来的人们;有着世世代代在劳动、在希望、在叹息的人们,也有过那揭竿而起、试图挣脱重重枷锁的反抗和斗争。这里民风淳朴,孕育着平凡善良的父老乡亲。他们认认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善良之心待人、平常之心对事、平平淡淡生活,为家庭、为社会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05: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05: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05: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1 2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点赞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2 16: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2 16: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史佳作,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5:55 , Processed in 0.0398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