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2-20 06:36 编辑
临澧故事《五》:历史传说故事 申鸣墓的探究(三) 合口镇在湖南省临澧县北部。面积45.6平方千米。人口4.56万。镇人民政府驻管渡铺,人口1.2万。以索水、芭茅溪、高家垱诸水在此汇合注入澧水,故名。1950年置合口镇。1985年新合乡并入。主产稻、棉花、油菜籽,并产珍珠、精石膏。有油脂化工、面粉、铜标准件、机械等厂。为湘北土特产集散重镇。慈澧公路经此。澧水可通航。境内荷花堰有战国楚大夫申鸣墓。 首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临澧上演 6月6日上午,常德市首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临澧县合口镇申鸣文化广场鸣锣开场,四面而来的乡亲们看展览、听鼓书、领千张,领略文化遗产的魅力。 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将是调整后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文体广新局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主题,在我市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合口镇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商埠古镇,文化遗存丰富多彩,临澧县将活动的主场放在了这里。 清晨7点不到,市级非遗项目“千张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唐晓军和妻子将紧张赶制的150斤新鲜手工千张送到了活动现场,并把这批由临澧县文化部门订制的千张免费派送给乡亲们。这边还在热闹地领千张尝鲜,那边舞台上的鼓书已经唱起来了。“大河东去魂还在,不信你到合口来,大码头的早餐门一开,吃货们拥堵了一条街。”澧水流域知名鼓书艺人邵丹创作的群鼓《我在合口等你来》,把这个古镇的种种精彩夸了个遍。各路鼓书好手挨个献艺,龙狮、荆河戏也上场凑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观众拼命叫好。而在此后的时间里,这样的活动将在我市各个区县接连上演。 澧水向东流 合口大码头:上齐芭茅渡,下至停弦渡,四十八个水码头,一万家土地庙。”五公里流域有一万家土地庙,不是夸张,而是一种假借托辞,相传有一个万姓人家在这段流域建造了一座土地庙。据说,这家土地庙的香火最管用,离合心阁不远,管辖着合口大码头。合心阁就在大码头出入口,宛如一座镇河塔,锁住沧海横流。 从战国时期楚国开始,这里是兵家相争要地,和平年代,则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吊脚楼挂在水边,辛苦的水手上岸后,可以上楼搂上心爱的女人小憩片刻,听听合口鼓书,品尝合口米酒、享用合口美食。点一个和渣火锅,一盘卤猪蹄,一碗水煮蚕豆,相当享受。酒足饭饱之后,也可以下楼去选择一家小巧的旅店共度良宵。临走时,带上合口特产凤尾菜、酥萝卜,心满意足沿澧水继续漂流。 申鸣中学就在申鸣墓地不远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稳步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升入高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临澧是楚国的旧地,境内有两座楚城,除宋玉城以外,还有申鸣城。 该城址坐落在临澧县新安镇李溶境内,俗名古城堤,即今新安镇古城村。方圆约20余万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历经变迁,城基已自然毁圮。现保留一段残迹,长约300米,宽4米,高2米。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殊难明辨。城址毗邻九里楚墓群,“秦砖汉瓦”,时有所见。城址内有申鸣墓。据申氏族谱记载:“申鸣公墓,按《湖南通志》谓,葬于安福县北五十里之合口寿光寺,即今之五通寺。”也就是现在临澧二中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