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78|回复: 28

常德古贤故事(10)首辅杨嗣昌的桑梓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07: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常德历史上,最显赫而又有争议的人物,恐怕就是明末首辅杨嗣昌了。他的历史与李自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与两个朝代的更替密切相关;常德因他声名鹊起,善德文化也因他在全国潜移默化。

功罪誉毁,唯忠烈永恒
       一段尴尬历史,造就了一位尴尬人物。
      自明朝中叶起,皇帝昏庸无道,宦官弄权秉政,大明王朝渐渐腐朽没落。年轻的朱由检,试图力挽狂澜,对清廉、忠介的杨嗣昌,一再委以军事重任。“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杨嗣昌督师临行前崇祯皇帝送给他的这首诗,显示了朝廷对杨嗣昌的高度信任和绝对期盼。然而,腐朽没落的朝政,空虚无继的国库,加之灾荒连年,兵士哗变,饥民起义频频发生,以致“贼”满天下,同时还有满清的虎视眈眈。杨嗣昌虽以“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重创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军,但并没有改变整个王朝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局面,最终在忧愤与绝望中吐血身亡,年仅54岁。于是王朝大厦轰然倒塌,冲天迷漫的尘土掩盖了他曾经的光环,而且随着岁月递进一次一次地掩盖,又一次一次地拂拭。
      胜者王,败者寇。不管杨嗣昌的功过是非如何,但他的忠烈、清廉、勤政、才华以及他的家乡情怀,任何时候都是无可厚非的。

才华横溢,蕴故乡情愫
      杨嗣昌(1588—1642),字文弱,武陵县(今鼎城区)花山渣口坡人,18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他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长期勤奋写作,著有《地官集》16卷、《武陵题咏》20卷、《督师纪事》50卷、《杨文弱集》36卷,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绚烂的篇章。
      我为撰写散文集《荆楚风》收集常德风物资料的时候,曾深深感受到杨嗣昌对常德地方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的突出贡献。我的《龙舟文化漫谈》和《常德人过端午》两篇文章,就受到了杨嗣昌先生的深刻影响。他的《武陵竞渡略》,对洞庭湖区特别是常德地区的龙舟竞渡风俗作了详细描述,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政治家杨嗣昌,还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山水、民俗、旅游文学作家。他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实地考证了桃源境内沅江的各个风景点,写下了以《游桃源记》、《白马渡记》、《夷望山记》等为代表作的家乡山水游记,对深度开发桃花源具有重要价值。他的《沅水风光组诗》,融史料、考证、传说为一炉,为后人研究、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详实而形象的文化参照。还有《梁山游记》也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们至今不忘的是,杨嗣昌在家乡丁忧之时,向朝廷启奏,加修了常德城。当时的常德城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地,而且四面环水。修建牢固的城墙,保卫了城内千万人的生命财产,确实是件造福民众,泽及子孙的好事。因此,常德城民间一直流传着杨阁老“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的赞誉。但也有说杨嗣昌假借修建常德城之名,奏请朝廷拨款,实际上只修建一个高三尺的雉堞,一座名“七里桥”的小石桥,和城东堤外一条名叫“半边街”的破烂小街。
      我也曾经一度相信过这个传说。但我冤枉了他,许多常德人也冤枉了他。清嘉庆《常德府志》说:杨嗣昌在丁忧居家期间,奏请加修常德城,赴京上任后,仍很关心城池质量,命人专职负责,专款专用,撤旧易新,三年完工。而相关史料也称,杨嗣昌倡言武陵城内富户纳捐加修城池,自己更是首捐白银一千两,既没有向国库伸手,也没有向民众摊派。此后的300多年时间里,常德城墙曾因战争和水患受毁,进行过多次修复,但都没有完全毁掉其坚固的基石。直至抗日战争的那场大规模的毁城,那些厚重的青砖才开始从固守的阵地上撤离,流落民间。1973年的某一个雨天,杨嗣昌的后裔杨启乾先生从桃林宾馆后的一条小巷经过,流淌的雨水将地面一块垫脚的青砖冲刷出模糊的字迹,赫然刻着“杨相公,重建鼎城,上不费国,下不病民,三年造成,士民感恩”。自此,杨嗣昌兴修常德之事,总算有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物证。

忠烈正义,振清廉家风
      杨嗣昌的故乡情怀,秉承了祖传家风。杨氏家族人才辈出,不乏重臣名士,尤以杨时芳、杨鹤、杨嗣昌祖孙三代为甚。
      杨嗣昌的祖父杨时芳虽然所任官职没有儿孙大,但他对常德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出资在德山孤峰岭修建石塔、八方楼,还捐建学校、桥梁,组织木奴诗社(后改为青莲诗社),担任社长,广交志同道合之友。
      杨嗣昌的叔父杨鸿,为人正直,为政清廉,百姓拥戴。归里为妻治丧期间,时任户部右侍郎的同乡唐绍尧,被魏忠贤诬陷下狱。亲戚故旧怕受牵连,避之唯恐不及,杨鸿却挺身而出,四处奔走,一面上书为其辩诬,一面带头募捐施救。唐绍尧感激不尽,刻骨铭心。南明福王主政时,杨鸿与杨鹗两兄弟奉命去湘西募兵,在麻阳岩口洞被乌罗土司杀害。唐绍尧的三个儿子唐谊、唐諴、唐访为了报答杨鸿救父之恩,慷慨捐出其祖山——今沧山乡凉水村龟形山,作为杨鸿的墓地。
      杨嗣昌和父亲杨鹤,在官场以清正廉洁、手头心头干净而互相勉励,也成为善德之乡的千古佳话。杨鹤清正廉洁的为官风格,也影响了儿子杨嗣昌。杨嗣昌在山海关任职时,有一封写给父亲的信,摘其部分:
      儿尝言吾家家书是人可看,有两件干净处:一件是手头干净,无有孔方;二件是心肠干净,无欲害人。儿一头表,一头看,欢喜赞叹。推原到此,岂惟人人可看,虽进呈御览可也。所以大人前经患难,履险如彝;儿今身在危疆,径与边烽作对,处之泰然,不甚忧惧,抑或赖有此耳!孙闿阳年伯尝说:“孔子一生不过是‘干净’二字。”儿问:“怎的见得?”他说:“秋阳以暴之,你看干不干?江、汉以濯之,你看净不净?”此语亦恰好逗凑书上大人,聊以解颐。
……
      明末以来,杨嗣昌就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崇祯帝信任他选择他,就是因为他能置身于党争之外,能勤勤恳恳实心实意为朝廷国家办事,又能“手头干净,无有孔方”“心肠干净,无欲害人”,廉洁自律,守正不阿,毫不留情揭露、惩治不法官吏。对一个历史人物,主要应该看他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站在怎样的立场做了一些什么,说了一些什么,是不是称得上是“手头干净”和“心肠干净”。至少,在当时的背景下,父子之间为官以“手头干净”、“心肠干净”共勉,是实属难得的。

三世功德,留心中牌坊
       据清嘉庆《常德府志》、同治元年的《武陵县志》、《杨氏族谱》记载,在华都大酒店后面,曾建有杨家牌坊群,先后立牌坊四个,其中明代三世承恩坊和黄阁丝纶坊各一,清代贞烈牌坊两座。三世承恩坊彰表的是杨时芳、杨鹤、杨嗣昌祖孙三代,而黄阁丝纶坊专彰杨嗣昌。其实,这都是杨嗣昌谢世以后的事情,杨嗣昌在世的时候,极力反对为他建牌坊。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一年,杨嗣昌督师进军四川作战,听说常德府准备为他修一座功德牌坊,他立即写了一封信——《与常德道府厅县》。信中说:
      偶思建坊一事,深恐为地方累。而适值此时,尤有如许不便,祈老公祖断而止之。即移其财力建二石柜:一于固腰堤,即江楼之上;一于花猫堤,即桃园之上。二柜成,而千万年无水患,是老公祖千万年不朽之功德,而嗣昌亦与有荣,胜于建坊多矣。
      家乡的父母官采纳了他的意见,先后在常德城建起了腰堤和花猫堤这两座减缓水势、保护城堤的石柜。在杨嗣昌心里,防洪设施关乎民生,比一座牌坊重要得多。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在家乡人民心里立下了一座牌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7: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名人,也有被人遗忘的时候,不过历史功绩总存在着,任人评说吧!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8: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嗣昌这人我很久以前就听说。在夹山陈列馆,李自成的有关史事便与他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8: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由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嗣昌用自己的行动,在家乡人民心里立下了一座牌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非曲直,尽在笔下,佳作宏篇,值得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0: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家杨嗣昌,还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山水、民俗、旅游文学作家。他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实地考证了桃源境内沅江的各个风景点,写下了以《游桃源记》、《白马渡记》、《夷望山记》等为代表作的家乡山水游记,对深度开发桃花源具有重要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功德,留心中牌坊 !”于杨氏一族,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14: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者王,败者寇。不管杨嗣昌的功过是非如何,但他的忠烈、清廉、勤政、才华以及他的家乡情怀,任何时候都是无可厚非的。
他的行动,在常德人民心中立下了一座永久的牌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5: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列 发表于 2015-11-4 07:46
这样的名人,也有被人遗忘的时候,不过历史功绩总存在着,任人评说吧!人民是不会忘记的。:handsh ...

谢谢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2:46 , Processed in 0.0379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