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00|回复: 13

浅议常德七里桥四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2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摩天松 于 2015-12-7 22:47 编辑

浅议常德七里桥四联
钟胜天
      重建的七里桥,又为历史名城常德增添了新的亮点,尤其是分别刻挂在桥上两边廊柱上的四副对联,则不仅给此桥凭添了儒雅文气,更给南来北往的路人以传统文化之熏陶,此举对于提升我们常德建设文化名城的档次无疑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日,我市文史专家傅启芳老师将这四副对联一一发到了常德论坛和正扬网上,并邀请各位网友鉴赏,看看你究竟最喜欢的是其中哪副对联。傅老此帖引起了读者们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跟帖,各抒己见,真是畅所欲言,好不热闹。
      笔者也是一名楹联爱好者,这几副对联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下面便将自己对这四副对联的一些粗浅看法和盘托出,以求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恳请各位方家、特别是四副对联的原创联家教正。

      这四副对联分别是:
      水卧双龙,灵光隐隐征祥瑞
      桥修七里,德政绵绵贯古今      ——杨善智 撰联(简称“杨善智联”)

      七里桥桥七里
      半边街街半边                     ——刘月忠 书联(简称“刘月忠联”)

      走来,走去,你忙些什么
      且坐坐,且看看,我到此悠哉     ——九里巴人 撰联(简称“九里巴人联”)

      八百里波光,烟笼楚泽鱼龙跃
      两千年郡邑,水绕阳山日夜流   ——阮 先 撰联(简称“阮先联”)
      笔者以为,上述四联,各有千秋。其中“杨善智联”和“阮先联”可谓对仗最工整,“刘月忠联”可谓巧趣最引人,“九里巴人联”可谓韵味最悠长。

      杨善智和阮先不愧是我市的楹联大家,他俩的这两副对联无论是从词性、结构、声律上推敲,还是从联意、风格、对仗上琢磨,笔者看来均为中规中矩、无可挑剔的上乘佳作。两相比较,若是硬要分出个一二,依笔者之见,尽管“阮先联”更富诗意,但“杨善智联”还是以其切地、切事、切时而更胜一筹。因为其上联大气喜庆,下联更为出彩:不仅嵌有“七里桥”三字,而且“德政绵绵贯古今”则化典入联,既清楚地点明了明朝官吏杨阁老修缮常德府、新建七里桥的善举史事,又由衷地歌颂了当今市委、市政府实施“三改四化”民心工程的善政胸怀。如此善事壮举,自当青史留名。
      “刘月忠联” 不仅其词性、结构字字对仗工整,尤以其巧趣撰联的修辞手法见长。请看:两个“七里”和“半边”分别首尾相重,两个“桥”和“街”顶真相连。更具韵味的是,此联竟有三种断句的形式,即:“七里桥桥非七里;半边街街是半边”此为其一;“七里桥,桥非七里;半边街,街是半边”此为其二;“七里桥桥,非七里;半边街街,是半边”此为其三。总之,此联不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借典自然,巧趣得当。不过此联在声律对仗上仍稍有瑕疵(上下联位于第四的“桥”和“街”同平失对,位于第六的“七”和“半”二字同仄失对)。尽管如此,但鉴于此联属巧趣联,其平仄对仗当可放宽,毕竟瑕不掩玉。所以,笔者依然最喜欢此联。
      七里桥桥非七里
      仄仄平
      半边街街半边
      仄平
      常用的七言联的平仄格式:要么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要么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可是此联中尽管上联其平仄准确无误,但下联的平仄与上联却显然对仗不够协调。
      至于“九里巴人联”以一问一答的口语形式入联,可谓俗中见雅,韵味悠长,真是别具一格。不过,恕笔者直言,此联仍存在以下明显不足:
      走来,走去,你忙些什
      仄仄平 仄仄仄 仄平平平
      且坐坐,且看看,我到此悠
      仄仄仄 仄平平 仄仄仄平

      一是全联数处声律欠谐。上联“走过去”和下联“且坐坐”分别均为三连仄且不说,问题严重的是,此联联脚竟然是平起平收,倘若对照联律,这似乎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二是第一、二分句中的重字是否恰当值得商榷。也许有人会说,这两个分句属当句自对,应当视为工对而另当别论。不错,我们是可以把上下联中这两个结构不尽相同的分句看作是当句自对视为工对。但是,下联中的“坐坐”和“看看”属重字,而上联同位处却并非重字。如此现象,是否一定属于出律,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依笔者之见,如此格式还是欠妥,至少应当尽量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5 06: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家点评,我们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2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老师过誉了,敬请各位教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2: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出作品的不足,是正常的学术探讨,是为了精益求精,钟先生的意见值得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22: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先生此评极是。我以为,私下习作,或者朋友之间交流,可以从宽。但拿出来示众,特别是刻到我们新修的七里桥上,则不妥。那是要流传千古的。如钟先生所指出的出格和失对的那两副对联,应该改一下,或者干脆撤下来,免得让大方之家和后代子孙笑话。市楹联协会应该把把关,让楹联和美丽的七里桥相匹配,增益其文化内涵,而不是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22: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7: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1: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过誉了,请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22: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松 发表于 2015-11-7 21:55
您过誉了,请多多指教。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0:53 , Processed in 0.0364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