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开到山沟沟,起这么一个题目,只是为了简单、明了。其实主要是采风活动,年会时间很短。
2020年元月4日,天气预报气温在4~9°C,天空飘着细雨,愈发显得湿寒。上午10时许,桃源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的20多名同志,从县城和乡镇赶到汽车总站,搭乘6路专用公交车,去往下一个目标:桃源火车站。
桃源火车站12月26日开通,是黔张常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参会的同志在桃源火车站上车,终点站是桃源最偏远的乡镇:牛车河。
桃源网宣协会副会长彭亮是一名资深的地方历史文化爱好者。根据他的研究,牛车河这一名称,并非汉语,而是来自土家语,是大河的意思。高铁未开通前,从县城开车到牛车河88公里,需要约二个半小时车程,山高路险,出行成为山区人民祖祖辈辈心中的痛。现在坐上高铁,20分钟即抵牛车河站。难怪一位朋友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文:列祖列宗你们看看,牛车河通高铁啦!
这是桃源老干部网宣协会一次采风活动,也是年终总结工作会。正如协会在活动方案中所说描述的那样:黔张常高铁开通之际,为助推大山深处文旅产业的宣传和发展,感受乡村交通建设的新气象。
桃源火车站站房已投入使用,但是站前广场仍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笔者遇到几位正在细雨中的建设者,聊天中得知他们来自遥远的东北方向。大部分是内蒙赤峰人,也有的老家在黑龙江的。他们说,还等十来天,也要回老家过年了。年关将近,家人望眼欲穿,他们还奋战在冰冷的寒风里,不禁让人从内心里升起深深的敬意。
与站外寒意深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房内温暖而舒适,不一会就要脱掉外套,否则会冒出汗来。站房宽敞明亮,设施齐备。一行人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则扛着长枪短炮在拍照。火车很准时,10.59从长沙开往咸丰的高铁准时进站,我们一行也按工作人员的指引,及时的上了火车。
高铁开通后,桃源很多人,或家人、或朋友作伴,从桃源站上车,去往牛车河、张家界甚至到黔江,体验新开通的高铁是什么滋味。从桃源站上车的人很多,我们一行提前三天也没有买到座位票,大部分只好站在列车的连接处。也许火车上的人,有不少是为了体验新开通的高铁而来的。
火车进入桃源后不久,便一头钻入了武陵山中,隧道一个连着一个。20分钟后,火车抛开一个长长的隧道,停在牛车河站。
这是一个乡镇小站,小地名叫丁家坪。站房及站前广场面积都不小。与桃源车站一样,牛车河的站前广场也在建设之中,并未完工,但不影响人们的出行。虽是一个小站,但是它关系着周边桃源县、永定区、沅陵县3个区县许多山区乡镇群众的出行。也许,这个沉睡在大山中的小镇,未来是一个边贸大镇、旅游强镇,谁说得好呢?
接我们的大巴车,在窄窄的牛车河集镇上穿行,不久来到一个农家。我们简短的开了一个工作年会,总结2019年协会的工作,表彰优秀会员。过去的一年,协会组织会员进乡村、入工厂,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工业强县举措,会员们在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正扬网、常德日报及协会自己举办的《桃源金秋》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大量文章、图片。魏义芳、张超球、熊建新、张汉平、袁少德、徐景列、罗志秋等还受到常德市网宣协会的表彰。
中午的农家的饭菜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是地道的食材和农家风味,让这些久居城市人,仿佛回到儿时的岁月,一股浓浓的乡情、一丝淡淡的愁怅绕上心头。
年关将至,老板正在请人做红薯粉、打粑粑。一行人顾不得饭菜刚下肚,又操起相机、手机拍开了。烧火、打糯米、做粑粑,主人在做,客人也在学。这些动作、笑声,既是回味,也是一种宣泄。回味着纯真和乡情,宣泄着城市的浮躁与浊气。
刚出锅的米团味道很好吃
打年糕是一件体力活
做年糕需要模子,俗称印子。
忙坏了老板,也忙坏了体验者。
做红薯粉是件技术活
放入凉水中
晶莹剔透的红薯粉
烧火者
体验完农家活,大家又来到毛坪。它坐落在老祖岩石漠公园附近,是申报了国家级文化古村落的一处秘境,一个超然于世外的一个小山村。山村里人烟稀少,有的关着门,有的只有部分老人守在家里。
毛坪村口的古树
这位姓徐的老人,老俩口住在这栋老房子里。他说他已经82岁,老伴也快80岁,房子也有50多年历史了。孩子都搬到外面住,他和老伴杀了一头猪,300多斤,肉都在火坑上方的挂着。家里很简陋,老人穿得也很破旧。虽然村里在向文化旅游转型,但是来客很少,老百姓还没真正受益。也许,高铁就是村里的机遇。
徐姓老人
腊肉挂满烘肉的架子
在另一处房子前,笔者见到另一位老人也姓徐,也是80多岁了。老人说儿子在村里,意思是没住在这老房子,是搬到条件相对好一点的村部附近了。他指着房头一大码木柴,自豪地说这些都是他自己从山上砍下来的。看得出来,老人身体很硬朗。
村子依山傍水而建,小河淙淙,水泥路面显得很干净,仿佛世外桃源。小河边有一处山洞,洞口宽大,可惜洞内已坍塌,洞口处有生产过的痕迹。当地人说洞内以前很深,高有三层楼。从坍塌的土堆看,我信。
干净的路面
古朴的村寨
古洞口
洞内的碾子
因为时间和雨雾的关系,我们没能爬一爬传说中的老祖岩。在那个名为老祖岩石漠化公园的大门口,照了一个合影,便往回转。这处景致,已筹备了四、五年,也许,它也在等待着它的“真命天子”给它带来好运。这个“真命天子”就是高铁,高铁会把游人们带到这里。毕竟,这里山青水秀,原生态,无污染,民风如此淳厚。
路边同治年间的石刻
夜幕中,我们又从牛车河站踏上返回桃源的火车。
高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我们期待着交通方式的改变,会带给牛车河一个美好的明天。
返程